如何重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影响、制约、规范着每个学生的行为,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精神文化不能仅仅喊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内化到血液中。班级公约是班级的小宪法。小宪法的制定主体是全体学生,制定原则是在尊重每个个体权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班级团队的价值追求。不仅内容的产生是民主的,制定过程和执行也是民主的。

铸造班魂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江苏前景教育集团倡导从班魂到组魂一线贯通,创建立体可感、血脉相连的特色班级文化。首先,选定学生所崇拜的某一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作为班级名称,从班级名称中折射、体现班级之魂。比如:革命先烈、古今文人、文体明星、感动中国人物等,在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最终选择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名称。在此基础上,还要让班魂贯穿于学习生活之中,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班级的集体人格。

重建班级文化还意味着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影响教师作为术业有专攻、生活有经验者对学习团队施加最大影响和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如果把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当作一种教育智慧的话,今天,新课堂里要求教师转变身份——平等面对自己和每一位学生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彻底转变,是真道德。新型生生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同"学"关系。同"学"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关系的表达,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孩子生活在万事万物中,但这些事物只是一种存在,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孩子成长的根本在于这些事物引发的内在感觉上升为内在精神。基于这样的理念,西下池小学将经典绘画、经典音乐、经典书籍、经典电影引入班级。学校利用寒暑假开展"名画认领"活动,让每个孩子认领3 -5幅中外名画,孩子们在认领过程中,了解名画的作者风格、作品的背景等资料,并把收集到的名画推荐给学校,学校根据作品的特点布置在教室和走廊里。卢梭的画,纯真而自然;雷诺阿的画,温馨而美好;凡高的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会带给孩子精神的愉悦。

学校还开展分级制阅读,以"非功利、享受性自由阅读"为原则,选择绘本、漫画、自然、科技、地理、人文、历史、名著、人物传记等适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让他们在任何时段、任何地点都能拿到、看到喜欢的书籍,通过轻松自由的阅读,享受精神的愉悦,积淀

文化素养与品格。这就是和孩子共度精神生活。

学校通过《哈利'波特》、《鲁冰花》、《小鞋子》、《绿野仙踪》等经典影片,来滋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就是从这些时候开始的,和孩子坐在那里一起看动画片,一起欣赏其中的音乐,一起喝着最喜欢的饮料,在不经意的时候用片中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有趣的对话,或者用眼睛进行沟通,这都是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