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所代表的趋势

社交电商所代表的趋势

1、自由职业化

社交电商前后也发展了几年,现在的力量在向头部集中。此前主流的模式是S2b2C,未来我觉得会更加混杂,云集前段时间提出会员制,它会往C和小B两边走。云集定义的小B,是让你有一份补贴;爱库存是让小B有一份职业,你要专注做这个生意才有得做,如果一个月卖不到一万块钱货,可能就要被剔出去。两者的定位不一样。

社交电商本质是通过人的影响力,互相传播,推荐商品。至于你是让一群职业的人来影响别人,还是像云集一样让你可以选择,还是像拼多多一样,干脆跟你职业没关系,互相之间娱乐化的推荐,我觉得这些形式都是合理的。

核心的是你的模式要和你卖的货匹配。换句话说,爱库存如果让那些兼职的人卖,是卖不掉的,因为你如果不去更深入了解品牌,就不知道怎么去卖?

至于消费者这端以后的演变,美国有20%的自由职业者,中国接下来也会大面积出现这样的情况。你现在去工厂看的话,会发现员工流失率非常高,20几岁的年轻人,一不高兴跟上司吵架,就辞职回家了。他们是非常追求自由的,而这个社会也给他们一些自由职业的可能性,比如做云集、爱库存,也能够让他生活下去。

背后的趋势则是,将小B作为职业的这群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也不一定强求说往哪个方向发展,每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她可能喜欢上直播平台,或者就喜欢卖货、写文章。原来为什么自由职业做不了呢?因为自己既要批发,又要去收款,做小生意门槛很高。今天这些生意的基础设施平台化以后,你很容易就可以进入,门槛非常低。

2、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

在劳动力的整体分配上,我认为会再中心化。现在都谈去中心化,比如你们媒体的内容,去中心化的生产,以前用专职记者,后来用兼职记者,或者聚合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写都可以,包括云集卖货也是不同的小B来卖。但现在又有一些东西开始呈现中心化的趋势,比如呈现内容的平台中心化了,今日头条和微博越来越大了,原来垂直的小媒体反而没有了。

云集也是一样。原来微商的体系是一套一套的,有的卖面膜,有的卖衣服,今天云集说,没效率,我上面又有面膜又有衣服,所以从供应链角度来说,它又是中心化的。

在这种情况下,平台要如何维护住这些小B?本质上,这些小B共性的事情,作为平台你要去做,发挥个性的东西则让他们自己干。

而且现在小B的红利远远还没有到达尽头,中国应该有几千万个线下小门店,几千万做生意的人,未来会更多。云集目前才五六百万店主,所以现在的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会不会有新的模式,我觉得中国的创新依然会持续不断下去。

3、部分将走向会员制

云集现在走向会员,在于这五百万人,有一部分人卖货,有一部分人是自己买货,自己买货的那边就逐步变成会员,这是必然演进的过程,不是你做什么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直接做会员制的消费企业,他们是整合外部的资源,做会员运营,但是它不控货,我认为这给消费者创造的价值不够厚。

云集在实行会员制后,你会看到在它的平台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服务,云集的商品品类也会越来越丰富。

但它本质上要提供的还是极致单品,和美团等大而全的逻辑不一样。

就像云集卖水果,百果园解决的是水果的基本需求,它解决的是补充需求。其实就是说,一些平台绑定的是消费者一部分需求,你不是还有别的需求和不做的板块吗?那我以别的为主,我也有好的东西给你。

社交电商与用户的这种关系,也意味着,今天社交电商有更多机会,让工厂的好货直接到达消费者手里。消费者的需求建议也更容易传达到工厂,去做反向定制。

其实,早前京东淘宝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不过是以一种用户调查与研究的形式。这很难走通,因为一些事情需要深度沟通,不是比谁力量强,而是一个信任度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