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过:创业就业需擦亮眼睛,当心犯罪分子挖坑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创业就业领域犯罪案件227件446人,涉嫌多种罪名,涉及多个行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值得高度警惕。

新年已过:创业就业需擦亮眼睛,当心犯罪分子挖坑

一、急功近利,创非法之业。部分创业者为快速“致富”,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是以企业融资为名非法集资。如邓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邓某某通过亲友、员工、客户口口相传、电话随机推销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宣传企业融资,通过促使客户与银行、信贷公司等融资机构达成借款协议收取中介费,或者直接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累计6000余万元。二是以创业为名实施传销犯罪。如戴某某、鄢某某、李某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该4名被告人加入“1040工程”传销组织后,从沙坪坝等地介绍冯某某、吴某某等人到北海市加入该组织从中牟利,先后完成下线人员发展任务,升级为“老总”,4人累计直接或间接收取下线组织成员传销资金4214万余元。三是以招工名义组织卖淫。如李某某、陈某某等人组织卖淫案,李某某在沙坪坝区沙滨路开设“清泉湾足浴店”作为卖淫场所,聘请陈某某等人分别担任总经理、客户总监、客户经理、技师部监督员等职务,通过58同城招聘胡某某、罗某某为前台收银员,分工合作组织卖淫。四是开设“黑诊所”非法行医。如周某某非法行医案,周某某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因非法从事牙科诊疗活动被沙坪坝区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后又在自己住所私自开设诊所,从事牙科诊疗活动。五是网上开店实施诈骗。如魏某某诈骗案,魏某某通过成立澳清贸易有限公司,在淘宝网物色信誉较差的网站为其代理产品,安排公司员工到被害人网店刷客流量,以空运单号冒充实际成交订单运单号等方式虚构公司品牌与实力,取得被害人信任后骗取钱财,先后骗取60余家淘宝店产品代理费380余万元。六是运用新技术实施犯罪。如娄某某等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娄某某等人先后通过假冒苹果公司工作人员骗取原苹果手机机主的密保或密码等信息,后登录苹果官网将原注册信息删除的方式,为414部为来路不明的手机解锁,非法获利10万余元。


二、见利忘义,拖欠薪酬引发劳资纠纷。部分无良企业主无故拖欠、克扣劳动者薪酬,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如刘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刘某某承包重庆尚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的工程完工后,将尚亚公司给付的101万元农民工工资用于归还欠款并逃匿,最终拖欠62名农民工劳动报酬共计近50万元。部分劳动者为讨薪或讨要工伤赔偿与企业主矛盾激化,引发关联犯罪。如沈某某故意伤害案,沈某某因工钱等问题与老板李某某发生争执,后用随身携带的折叠水果刀将李某某及前来劝阻的曹某某和吴某某捅伤。

三、失信经营,将攫利黑手伸向国家。一是申办虚假微型企业骗取国家扶持补助资金。部分企业利用职能部门对申办微型企业审查不严的漏洞,编造、伪造证明材料,设立虚假空壳微型企业,骗取国家微型企业扶持补助资金。如李某某、陆某某等14人诈骗案,李某某等人以本人或亲属名义,并邀约徐某某、高某某等人提供身份证件,以编造证明材料等方式申办“重庆市合川区徐春蔬菜种植场”等68家虚假空壳微型企业,骗取国家微型企业扶持补助资金190余万元。二是通过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获取国家优惠政策。如曹某某行贿案,曹某某为使泰利尔公司顺利通过福利企业年检和获得福利企业退税等政策优惠,通过挂靠残疾职工的方式伪造年检和退税材料,并先后多次向时任北碚区国税局副局长李某某、民政局局长张某某、福利企业办公室主任王某某等人行贿累计54.9万元。三是利用虚开、伪造发票获利。部分创业者为节约成本,采用虚开、伪造发票等手段逃税避税。如许某某、齐某某虚开增值税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二被告人在资溪县鹏程木制品厂与重庆市方丰商贸有限公司在没有真实货物购销往来的情况下,虚构家具贸易事实,以资溪县鹏程木制品厂的名义向重庆市方丰商贸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350余万元。重庆市方丰商贸有限公司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到垫江县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共计退税45万余元。

四、就业心切,求职者屡陷骗局。一是冒充公务人员、劳务中介骗取“介绍费”。有的冒充警察、教师、公务员等国家工作人员,通过伪造证件、录取通知书等虚假材料实施诈骗。有的自称关系网广、神通广大,以疏通关系需要“打点费”、保险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如卢洋诈骗案,卢某某为市民政局驾驶员,谎称自己是市民政局副处级官员,能够帮他人安排工作,后采用虚构事实、伪造公文、谎称组织学习培训等手段,共骗取刘某某、张某某等18名被害人186.5万元。又如唐某某等人合同诈骗案,唐某某等人通过伪造海外雇主邀请函以及劳务派遣和技术移民成功案例,虚构能够“一条某某”提供该服务,与4480名被害人签订合同,收取中介费用1亿余元。二是以介绍工作为名诱骗侵害女性求职者。如熊某某、彭某某、彭某某迫卖淫案,三被告人以介绍工作为由将被害人赵某某骗至一小区房间内,采用语言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赵某某同意卖淫,被告人熊某某对赵某某实施强奸行为。

新年已过:创业就业需擦亮眼睛,当心犯罪分子挖坑

针对以上问题,检察建议:一是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公检法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开展专项行动,快侦、快诉、快判,从严打击犯罪,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商行政部门、政府微企办在发现有虚假申办骗取扶持补助情况时,坚决、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相关犯罪线索。二是提高求职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有的求职人员防范意识不强,极易上当受骗,对此,要加强求职前的教育培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犯罪手法,帮助求职人员加强防范。三是引导企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企业为实现长远经营,必须立足长远,合法合规经营,特别是在融资过程中,要坚决抵制通过非法集资等筹措资金行为。四是加大创业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关于创业就业的有关文件和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的审核、管理、监督力度,保障国家创业就业政策落地、创业就业措施到位。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创新企业更大支持,同时加强协调和指导,多方联动拓宽创业融资渠道,理顺银行和企业之间关系,鼓励银行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融资模式,切实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