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正而起 肩沉而順 胸出而閉 背平而正

頭正而起 肩沉而順 胸出而閉 背平而正

打坐的起始階段是鬆散的,是修煉的準備階段,慢慢適應雙盤,慢慢調勻呼吸之後,會逐漸積累一些內氣,其實就是隨著身心寧靜和拉開,體內原本存在的氣體交換途徑變暢通了而已,在內氣積累到一定地步,其實也不是積累,而是道路逐漸通暢到一定地步之後,就開始出現持身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是正式修煉的起點了。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脊椎的日漸清晰和拉緊,看每個人的精進程度,這個週期可能很長,原來運動習慣好,經常進行劇烈運動的,這個週期更長,女的估計應該可以比較快進入這個階段,但是深入的我估計沒有辦法。

到這個階段之後,我們需要做很多事情把脊椎徹底拉直,拉開,對做什麼事情,怎麼做,形意門的內功四經有比較貼切的描述。

頭正而起,肩沉而順。胸出而閉,背平而正。正頭起項,壯麵,神順,肩沉,胸出背自平,身微有收斂之形,此式中之真竅也。

足堅而穩,膝屈而伸。襠深而藏,肋開而張。足既動,膝用力,前陰縮,兩肋開。氣 調而勻,勁松而緊。出氣莫令耳聞,勁必先松而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後呼,一出一入。先提後下,一升一伏。內收丹田,氣之歸宿。吸入呼出,勿使有 聲。提者,吸氣之時,存想真氣上升至頂也。下者,真氣降歸於丹田也。伏者,覺周身之氣漸小,墜于丹田,龍蟄虎臥潛伏也。

下收穀道,上提玉樓。或立或坐,吸氣於喉。以意送下,漸至底收。收者,慎氣洩也。,玉樓者,耳後高骨也。使氣往來無阻礙。不拘坐立。氣自喉者,以肺攝心也。氣雖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妙。

升有升路,肋骨齊張。降有降所,氣吞俞口。氣升於兩肋,骨縫極力開張,向上舉之,自然得竅。降時必自俞口,以透入前心,方得真路。

頭正而起 肩沉而順 胸出而閉 背平而正

接下來要給一些雙盤基本沒問題,但卻感覺不進步的同修四點建議:

第一個是不淨觀和生死觀

我要說的不是打坐的時候幹什麼,是實際生活中幹什麼。

臨終陪護是最好的,親人或者任何人都可以,很重要,有巨大意義,沒有臨終的,重病陪護也可以。又或者蹦極,過山車,多玩幾次找感覺。

第二個是拉脊椎

操作上自己讀上面摘抄的內功四經的內容【略掉以意送氣的東西】,或者萇氏武技的前半部分,或者做那個拉筋版本的易筋經。

或者更簡單的,打坐的時候,竭盡全力頂百匯,坐尾椎,墜肘尖,頂舌頭,注意竭盡全力。

第三個是讀書

禪波羅密次第,這個必須有。瑜伽師地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等等,這些書都有點難度,但還是建議儘量少選擇現代的書。

第四個,調整觀念

主要是指每天打坐幾個小時的時間問題。

元始天尊說: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坐。口唇相沾,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消息,外想不入,內想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凝耳韻,含眼光,緘舌,調鼻息。存神定意,一心內守。調息綿綿,微微輕出,似有而無,莫教間斷。息依神定,性定命住,姓命雙全,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湛湛澄澄,杳杳冥冥。昏昏默默,純純全全,混混沌沌。精神魂魄意,三五混融,三元幅輳,合和四象。五朝元,三花聚頂。反本還元,覆命歸根。萬神歸一,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裡津液自然而生。烹煎鍛鍊,久久不散,自然體中血脈如風行,腹中如雷聲鳴。無弦之曲,不撫而自聲,不鼓而自鳴。沖和透,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晝夜無眠。三千日足,功成果滿。

注意“飲食有”,就是說,除了吃飯之外,我翻譯一下就是除了吃飯和飯後兩小時以內,其他所有時間。

佛門的頭陀行更清晰的表達了這個意思:修煉,要想了生死,是這個強度,不睡覺,二十四小時刨掉一頓飯兩小時。

初步見效就是這幾個:

口裡津液自然而生。烹煎鍛鍊,久久不散,自然體中血脈如風行,腹中如雷聲鳴。

也是隨時隨地這樣,可能幾個時辰強些,幾個時辰弱些,但是一直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