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期」李琪林在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檢察院工作報告

「第504期」李琪林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检察院工作报告

「第504期」李琪林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检察院工作报告

1月29日上午,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琪林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檢察院工作報告。袁永紅 攝

2018年,全區檢察機關立足新時代緊盯新座標,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迎接監察體制改革新機遇,直面社會矛盾新挑戰,落實“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總體要求,按照“四個必須”“七個聚焦”“五個落實”工作思路,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各項工作取得新發展新進步。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邊疆安寧

把“掃黑除惡”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精心組織,依法推進。強化組織領導,統一調度指揮,開展專項督導,推行捕訴一體辦案,專項鬥爭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年批准逮捕涉黑惡犯罪案件618件1488人,提起公訴113件823人。提前介入重大案件380件,發現移送“保護傘”線索40條,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監管提出檢察建議48份。一批欺行霸市、橫行鄉里、群眾深惡痛絕的黑惡團伙受到法律追究。

把反腐敗作為應有的政治擔當,轉隸不減責,減員不減力。受理審查逮捕職務犯罪案件155件186人;受理審查起訴455件625人,其中監察機關移送365件509人,廳級幹部案件24件24人。健全監檢協調機制,制定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銜接辦法,全力支持監察機關開局起步,在反腐敗工作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把打擊犯罪作為重要職責,突出重點,全面發力。突出打擊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犯罪,嚴懲個人極端暴力、多發性侵財和“黃賭毒”犯罪,深化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全年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15456人,提起公訴34479人。

把參與社會治理作為崇高使命,立足實踐,精準施策。打造“楓橋經驗”檢察版,開展“千名檢察官接訪”活動,解決信訪積難案件294件。邀請律師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案件898件,全年全區涉檢進京零上訪。堅持“誰執法誰普法”,編譯出版36分冊蒙文普法宣傳教育叢書,送書6000多套,實現全區蘇木嘎查、民族院校全覆蓋。編纂完成《蒙漢對照刑事法律詞典》,填補了國內此類法律辭書空白。開展常態化蒙漢雙語“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全區120名檢察長兼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講授法治課。

踐行新發展理念

圍繞中心服務大侷促進發展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起訴破壞金融秩序、金融詐騙等犯罪637人。把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與化解風險、追贓挽損、維護穩定結合起來,起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傳銷等犯罪332人。突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制定實施“15條措施”,建立與工商聯常態化溝通機制,與工業園區企業搭建信息共享平臺,走進民營經濟大講堂,提供法律服務,幫助依法維權。加強產權司法保護,起訴侵犯商標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犯罪333人。圍繞“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嚴懲危害口岸秩序、走私販私等犯罪,起訴59人,助力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

保障脫貧攻堅。依法懲治在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扶貧項目實施中侵吞挪用扶貧資金等犯罪,起訴30人。推動司法救助與精準脫貧銜接,主動將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納入司法救助範圍,共救助352人,發放救助金756萬元。加強對口扶貧,選派優秀幹部駐村,自治區院在察右中旗續建光伏項目,籌建肉牛養殖基地,在扎賚特旗巴彥套海嘎查,探索引入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援建養殖企業,支撐貧困戶穩定脫貧。

助力汙染防治。針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開展立案監督專項活動。監督立案231件262人,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2352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52件。專注生態資源保護,黃河沿岸盟市檢察院與河長辦共同開展“保護黃河”專項行動。開展“保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專項工作。積極參與“一湖兩海”綜合治理,與蒙古國磋商建立跨國協作保護機制,加強呼倫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

保護民生維護民利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加大力度懲治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活動,針對中小學生飲食安全問題,推動開展“小飯桌”排查治理,督促監管部門對網絡餐飲平臺7057家不合格商戶進行整改。

保護特殊群體權益。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嚴懲性侵、拐賣、虐待、傷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強對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向教育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推動全區校園欺凌和性侵未成年人專項治理。與自治區婦聯就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簽署制度性文件,建立定期溝通聯繫機制。開展協助討薪專項活動,幫助2200多人追回工資5800多萬元。

方便群眾表達訴求。升級建設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現“信、訪、網、電、視頻”全面融合,提供綜合性、一站式便民服務。各盟市院和80%以上的基層院建立律師駐點服務站,500多名駐站律師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推廣應用遠程視頻接訪,讓群眾少跑腿、易辦事。基層院廣泛建設“掌上檢察院”,配備案管機器人,開發蒙漢雙語APP、法律維權小程序、微信舉報小應用,最大限度暢通服務群眾工作渠道。

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維護法律統一、尊嚴和權威

強化刑事訴訟監督。制定加強和改進刑事檢察工作的意見,強調樹立謙抑、審慎、善意、文明、規範辦案理念,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嚴防用司法手段代替行政手段。突出人權保障,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決定不批捕2505人、不起訴815人,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建議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1853人,監督糾正侵犯在押人員合法權益問題438件。加強立案監督,對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的監督立案572件,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284人;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撤案866件。加強審判監督,對輕罪重判、重罪輕判等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282件。加強刑罰執行監督,監督糾正不當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3475人。

改進民事行政訴訟監督。著力補齊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短板和弱項,全年辦理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11467件,同比上升116.6%。對33件“虛假訴訟”提出監督意見,切實維護司法公信。加大民事行政案件執行監督力度,提出檢察建議2857件,法院採納2599件;大力支持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問題,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構成犯罪的,起訴72人。開展非訴執行監督專項活動,提出檢察建議465件,法院採納320件。

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各級檢察機關不斷強化維護公益共同體意識,與國土、環保、食藥等行政部門會籤協作意見,與審判機關統一辦案標準、規範辦案程序,與紀委監委建立線索雙向移送機制,積極構建良性互動工作格局。加強合作聯動,與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寧夏6省區檢察院構建生態保護聯盟,與軍事檢察院就英雄烈士名譽保護等涉軍公益訴訟加強協作,增強維護公益合力。秉持“提起訴訟是辦案、督促履職也是辦案”理念,80%以上的公益損害問題在訴前得到妥善解決,對通過訴前程序不能解決的問題,提起公益訴訟110件。注重國家利益保護,通過辦案督促收回國有資產7.4億元。

落實改革要求

不斷完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體制機制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突出檢察官主體地位,員額檢察官獨立決定案件佔80%以上,提交檢委會討論案件同比下降19.6%。落實領導幹部辦案要求,三級院入額領導直接辦案17679件。

深化司法綜合配套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檢察官員額動態分配機制,積極協調組織、人社等部門制定方案,推動檢察官助理、書記員職務序列改革,有序推進聘任制書記員招錄工作。

推動檢察工作質效變革。推進現代科技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檢務平臺,自治區檢察院、15個分市院和2個計劃單列市院在全國率先建成高仿真案件會商系統,實現遠程辦案“面對面”。全面建成遠程提訊系統,推進與法院、看守所三地聯網遠程提審、遠程開庭。蒙漢雙語智能語音識別系統、蒙漢文本智能翻譯平臺被高檢院、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試點項目。

落實“五個過硬”要求

注重自律自強狠抓隊伍建設

強化政治引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航定向,橫向抓機關、縱向抓條線、重點抓支部,深入開展大學習大研討活動,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錘練過硬本領。把專業化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規模開展分級分類教育培訓、崗位練兵和業務競賽。嚴明紀律作風。接受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巡視,針對反饋的23個問題,細化117項措施全面整改;開展系統內新一輪巡視,對3個盟市院、23個基層院巡視巡察,從嚴治檢更嚴更實。主動接受監督。全區78個院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公益訴訟工作,積極配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對4個盟市和12個旗縣院開展專題調研。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持續深化檢務公開,發佈案件信息48082條,公開法律文書 21498 份。主動接受其他政法機關監督制約,接受律師在案件中的監督,共同維護司法公正。

「第504期」李琪林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检察院工作报告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現場。 鄭維 攝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高檢院決策部署,以“落實、穩進、提升”為檢察工作總基調,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