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購|新零售是否可定義未來?

驅動新零售:瞄準消費趨勢

消費升級和技術革命是新零售發展最重要的兩個驅動因素。技術如果有願景、有需求就可以去開發研究,但是,從瞭解用戶需求到深諳商業發展的邏輯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因此,瞄準未來的消費趨勢已成為驅動新零售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皮皮購|新零售是否可定義未來?


新零售的發展需要看到消費的偏好和發展趨勢。

第一、線上線下融合、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

第二、多元跨界,多業態與商品跨界、交流,把隔閡徹底打通。

第三、新供應鏈的產生包括生產、銷售、支付、廣告一體化、智能化。

第四、社區、辦公商業發展多元化,現在百貨份額在減少,趨勢是化大為小,要適應新時代和新技術的發展。

當每個消費者、每個用戶都是互聯網用戶時,整個的品牌塑造、品牌推廣、營銷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完成。數字化媒體不僅能夠讓消費者接受訊息,發生雙向互動,同時能夠發生進一步的行為,獲得消費者數據。

而數據能幫助商品的生產者與服務者,更好的識別與理解消費者,在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之上,指導商品生產與服務的優化,進而在所有合適的場景裡提供給消費者。

皮皮購|新零售是否可定義未來?


所以說,新零售的核心不在於線上線下融合,也不在於人工智能或現代物流,真正的核心就是數據。有了數據,才能實現對消費者的可識別、可洞察與可服務,重構零售活動中的關鍵要素——人、貨、場,進而生長出與以往不同的零售新生態。

依託大數據推出C+商業模式,將自身打造成具有消費和投資屬性的全新消費引擎驅動,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在皮皮購平臺自然消費或經營來獲利,實現消費者向消費商的轉變。這改變了傳統的利潤分配格局,將廣大消費者納入分配環節,創新性地實現消費者由“傳統被剝削者”向“利益共享者”轉變,顛覆了“商家獲利,消費者不獲利”這個自古不變的定律。

與此同時,皮皮購攜手合作商無限拓展線上、線下有效的鎖定消費需求,贏得市場競爭優勢,推動平臺健康發展,讓所有參與的企業、商家、消費者都得到真正的實惠。為傳統企業升級提供新思路、新動力,為拉動全民消費、推動大眾創業貢獻企業力量,為實現電商行業可持續發展擔當使命。

未來零售發展方向要關注幾個點:一是要加強技術創新應用,現在新零售模式很多,包括無人零售,技術上不成熟,未來進一步加快多種技術及軟硬技術結合,增加體驗功能,才能更適用消費者的需求。二是要增強智慧供應鏈的建設,新零售發展背後有強大的支撐是供應鏈體系,未來通過整合物流、支付、智慧機器、數據存儲各方面資源,促進供應鏈上下游整合和零售業升級。三是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強化消費體驗的功能,強化應用一些新技術,增強消費場景體驗化和場景化,促進消費者更多參與到整個零售業發展過程中來。

新零售需要向產業深層次延伸

互聯網平臺,無論是做互聯網平臺還是做先消費的提供商,根據流量方式對整個產業發展有重要作用,流量很重要。在製造業延伸方面,一是大力發展個性化定製,除了目前線上線下推介一些國外產品,建議更多選擇國產商品進行推介,將國產商品變化趨勢和消費者評價信息反饋給企業,助推民族工業質量和品牌的建設,實現工業轉型升級。二是包裝規格化,也可把更多的農產品納入供應範圍,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新零售的未來發展要注重學習吸收傳統產業的經驗。新零售是互聯網向傳統零售業的延伸和融合,能夠拓展新業務、實現跨界和業務量增長,但這種融合沒有根本改變商貿流通的經濟發展新規律。一些電商類企業除了技術方面比較熟,還是缺少傳統行業的管理經驗,在跨界融合會有很大風險。所以,新零售發展過程中,傳統領域的運作經驗不能丟。

新零售塑造了新的生產關係帶來了創新機遇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新零售發揮的作用日益顯現,展示出強勁的動能,未來新零售也將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中國零售業裡要25%—35%是浪費在庫存上,因為庫存無效或者低效。新零售中,利用大數據來精準的匹配需求人群和合適的商品,讓好的產品以合適的價格和最便利的方式出售,這樣就可以越來越接近有需求的消費者,實現去庫存的目的。通俗講是“好東西不貴“,其實這就是通過優化供應鏈進行供給側改革。

新零售領變化快,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大多是在嘗試階段,數據分析、提高復購率、數據去中心化、用戶沉澱、服務加強等能力亟待提升。將一個快速的體系變成一個靈活、規範的體系。讓客戶操作簡單、體驗好、供應鏈靈活可拓展,後臺的知識體系標準可複製。

從被質疑到達成共識,風口之上的“新零售”將在新技術和新消費需求的驅動下,不斷探索未來的商業生態,加強管理和模式優化,日益顯現其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未來新零售的發展仍需不斷提高驅動力和持續力,以此推動自身不斷前行。新零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應用卻需要時間去沉澱,相信未來再過一二年時間,業態發展會更加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