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连续梁

128米——这是国内高铁项目连续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的极限,中建铁投集团济青高铁项目历经281天奋战,一举完成了这一挑战,且比计划工期提前15天。

济青高铁,是贯通山东半岛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对加快山东省基础设施建设,沟通山东省与三大经济带,推进国家级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建铁路工程总承包公司得以承建大沽河特大桥至胶东新机场段,全长4.714公里,桥梁占3.254公里。其中大沽河特大桥是济青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72+128+72)m连续梁系全线最大跨度的连续梁。

2015年12月10日工程中标后,总承包公司迅速组织“跑步进场”,两天之内实现全员到达。施工员们在行李箱上摆电脑,在被子上面办公。鼓足干劲,誓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把施工速度抢到标段前列。

但在桩基开钻时,项目就受到严峻的考验。大沽河地质很差,流沙层多,孔洞经常是“随挖随塌”。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研究,决定改良工艺。由之前的两面钻孔桩维护变为四面钻孔桩维护,采用12米钢护筒保证了河道成孔率。改良的技术不仅为施工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还提升了施工效率,项目顺利地打下全标段第一桩!

克服重重困难,项目完成桩基、承台、墩柱、零号块后,开始连续梁的浇筑。这一工艺涉及移动挂篮、调节模板、绑扎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装、模板合拢、验收、混凝土浇筑、过程养护、预应力拉张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必须紧密衔接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保证施工有序快速推进,项目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到夜间十二点。期间指挥部多次夜间巡查,发现济青项目是全标段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团队。上下一心,狠抓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浇筑至第三个标准节,就达到监理免检的标准。此后,连续梁工程进入“大干快上”阶段,达到了8天左右一个标准节的超常速度。

此前,因为施工图纸迟迟未能到位,造成工期比原计划晚了40多天,如果想抢回工期,就必须要冬季施工。冷风呼啸而过,保温问题不容忽视。济青项目部提前制定预案,创新保温措施,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绿色电热蒸汽锅炉和智能温度检测控制系统,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和浇筑质量,获得业主高度好评,并组织观摩、全线推广。

2017年7月11日,济青项目以全标段第一的速度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实现主线贯通。不仅成功挑战128米连续梁,还完成了(40+64+40)m和(40+64+64+40)m两联连续梁施工。项目经理郝传志回忆当时的施工场景时动情地说:“其实技术难题克服起来还没有那么辛苦,最难的是施工时出现的突发情况。泵车,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有时候项目所有人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找泵车。”

说到泵车,当时负责联系泵车的架子队队长安会也是一肚子苦水。“因为咱们用的是C50混凝土,非常黏,容易堵管甚至毁车,而且一周只用一次,每次也只浇50方左右,很多泵车都不愿意来。有的说好泵车第二天到位,结果不来了或是只来了一辆,火烧眉毛,项目上所有人就到处托关系去找,要不然工程就得停到那了。”可以说,他们“几乎找遍了也用遍了整个胶州的泵车。”

大沽河特大桥连续梁成功合拢,受到青岛电视台、胶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济青项目展现出的勇于争先、攻坚克难、团队协作、精细管理、优质履约的精神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此外,济青项目先后获得济青高铁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青岛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项目经理郝传志被授予“胶州市劳动模范”。济青项目让“中国建筑”的旗帜在齐鲁大地高高地飘扬。(张宇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