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新政——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这些改革很超前哦

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想解决由于土地兼并而产生的大量私奴婢这一社会问题。他提出反对把私奴婢同牛马一样去买卖﹐认为这是“逆天心﹐悖人伦”。他下令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王莽传中》)。他的这一政策并不能使为数众多的私奴婢得到解放﹐也不能有效地改善私奴婢的处境﹐私自买卖奴婢的现象无法禁止﹐所以﹐这一法令失败了。

实行“六筦”制

王莽依托《周礼》﹑《乐语》等古籍和沿汉武帝实行过的盐﹑铁﹑酒专卖以及“平准”﹑“算缗”等旧制﹐对工﹑商﹑虞实行的全面管制。六筦包括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对冶铜铸钱和山泽之利的垄断﹐对手工业﹑家庭副业﹑行商﹑坐商﹑医巫卜祝﹑工匠艺人等征收营业税﹐对荒废生产者课以游惰税﹐对市场﹑物价和信贷实行统一管理等。王莽以“齐众庶﹐抑兼并”﹐制止豪民富贾盘剥贫弱百姓为借口﹐企图利用这些措施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但他利用一批大工商业者和腐败不堪的官吏﹐使用强制手段推行这些政策﹐他们以“官工”﹑“官商”的身份“乘传求利”﹐“与郡县通奸”肥了他们自己﹐打击了广大中小工商业者和从事工﹑商﹑虞的生产劳动者﹐使人民“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奸吏猾民并侵﹐众庶各不安生”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

王莽的“六筦”制﹐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如对造酒﹑征税和收售货物都注意计算成本和利润﹐并把每季第二个月的商品平均价格定为“市平”﹐作为政府收集市场余缺商品的标准等﹐比之旧制更为详细。但在对工﹑商﹑虞各业管理的经济思想上﹐并没有什么新的发展。

货币改制

王莽从公元7~14年﹐连续四次改变币制他附会“周钱有子母相权”﹐歪曲单旗反对周景王造不足值的大钱的说法﹐大量发行不足值的“大钱”。他以“辅刘延期”的神秘理由发行“契刀”和“错刀”﹐又以“废刘而兴王”的同样理由﹐废除契刀﹑错刀和汉五铢钱。最荒诞的是他以金﹑银﹑龟﹑贝﹑铜五种币材﹐发行了六种名称﹑二十八个品级的钱币﹐制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极大混乱﹐致使“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食货志下》)。王莽屡改钱币﹐都是以小易大﹐废旧币而不予兑换﹐收缴黄金“而不与值”﹐利用王权﹐任意发行钱币和规定币值﹐不取信于民﹐“其货不行”﹐且造成币制混乱﹐盗铸成风﹐触法犯禁者不可胜数的局面。在货币问题上集中暴露了王莽对经济问题的无知和他的专恣的性格。他荒唐的货币改制﹐给了他的政权以致命的打击。

“王田制”

王莽继承西汉以来贾谊等人的思想﹐认为土地私有是产生土地兼并﹑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安的根源﹐并注意到自西汉以来﹐各种限田的主张因受到贵族豪强的阻挠而不能实行的事实。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巩固他所建立的新朝﹐他下令实行“王田制”﹐其主要内容是“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王莽主观上想用这种办法根除土地兼并﹐但在土地私有已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取消土地私有﹐禁止土地买卖﹐不仅是一种空想﹐而且必然会遭到一切土地私有者的强烈反对﹐破坏了封建社会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并且制造了大批因私自买卖田宅而犯法者﹐因此“王田制”推行不到三年﹐就以失败告终。

钱穆《国史大纲》评论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而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里也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虽然这些改革最终失败,但有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越当时所有人了,

但是治国是不同与其他,治国不一定要大刀阔斧,但要因势利导,当时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只能在其上优化但不能推到从来,不然你就会成为世人的对立面。

王莽还有个逆天发明-----新莽嘉量(游标卡尺)

新莽嘉量设计巧妙,数据准确,被后世视为度量衡制作之楷模,在中国计量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新莽铜卡尺的发现,直接将《英国百科全书》所记载的游标卡尺发明时间上溯了近1700年的历史。而新莽青铜尺的应用,广泛推动了古代中国度量衡领域的高速进步,而王莽在此过程绝对占有至关重要的角色。

王莽新政——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