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多生时代”——生男或生女?

在中国,“男尊女卑”一词流传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几乎与封建社会相始终。

首先要说明的是,“男尊女卑”这个词在如今基本上算是消亡了。

其次,即使在先秦时期,“男尊女卑”一词也并未象后世(特别是独尊儒术之后)那样尊卑鲜明,贵贱两立,等级森严。

“男尊女卑”一词从哪里来呢?

孔子及其弟子所整理阐发的《周易·系辞上》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其实并没有明显或直接地表达“男尊女卑”的意思。准确地说,“男尊女卑”一词来自《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

为什么说“尊卑”一词的原义并没有显示出等级、贵贱等方面的鲜明色彩和强烈反差呢?

从历史看“多生时代”——生男或生女?

我们可以解析一下字义:

一:所谓尊卑。实际上尊是一种酒器,字的本义是双手捧着酒器。而卑也是一种酒器,单手可持。双手捧酒为尊,为重;单手举杯为卑,为轻。尊卑原义实际上是一重一轻的两种酒器,或者持法。

二、所谓天尊地卑,只是天地站位有不同,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各有各的站位和意义,缺一不可。因此天尊地卑一词并无贬低地的意思。

而到了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以及班昭《女诫》中夫为妻纲的具体化阐述,强化了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强化了我国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和固化地位。

从历史看“多生时代”——生男或生女?

世界上,树生枝叶,道生歧路。

好的道理会生发出很多理解、歧义。概括而言,道生学,学生术,术生偏乱。

什么意思呢?拿儒家来说,儒道生儒学,儒学生儒术,儒术生偏颇、生乱象。过了一代又一代,而且广泛深入到社会中,真经早就就念歪了。

从历史看“多生时代”——生男或生女?

好在封建社会已经成为了历史,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男尊女卑一词已经消亡,或者说彻底躺在了字典里。

当然,要真正消除掉人们意识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今天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的阶段。国家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走向适度鼓励多生政策,主要从经济、劳动力、老龄化、养老等为综合考量。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重男轻女、多子多孙、四世同堂等,但生育、养育、教育等成本和现代城市生活观念大大抑制了多生的愿望,同时社会思想不断进步,“男尊女卑”已死,重男轻女的思想进一步淡化,生男生女都一样。从长远来看,我国将从人口数量型向人口质量型迈进。

木兰从军,安能辨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男是女,也无论身处何职,虽说社会各有其位,但人生而平等。

先行者总部——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欢迎交流,

欢迎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