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宮廷詩”是“馬屁詩”?有詩人將自己比作野獸,幸虧沒流行


唐朝“宮廷詩”是“馬屁詩”?有詩人將自己比作野獸,幸虧沒流行

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的一天,皇帝哥哥李顯想起好久沒見妹妹太平公主了,便到太平公主居住的地方——南莊去看望,還帶著一幫子文臣侍從。兄妹見面,其樂融融,少不了美酒佳餚。觥籌交錯間,皇帝詩興大發,覺得應該作詩記錄一下,自己寫詩不過癮,就命文臣們也以此事為題和詩幾首,那些個文臣們,平常是皇上養著,領著豐厚的棒祿,現在來這白吃白喝也不好意思,既然讓作詩,這也是一個表現忠心和文才的機會,於是競相比拼,搜腸刮肚找良詞美藻。其中有個叫李嬌的文臣就作了以下這首七律,名為《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主家山第接雲開,天子春遊動地來。羽騎參差花外轉,霓旌搖曳日邊回。還將石溜調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鶯絡已辭烏鵲諸,簫聲猶繞鳳凰臺。

唐朝“宮廷詩”是“馬屁詩”?有詩人將自己比作野獸,幸虧沒流行

這是一首典型的宮廷詩。讓你一眼看過去暈暈乎乎,不好懂。因為它的詞彙用得很典雅,極少有口語和俗語,且裡面多用典故,顯得語義含蓄。但其實寫的內容很簡單,首聯交代了事情的原因,皇帝來看望公主;頷聯描述了皇帝身邊的羽林軍的氣勢;頸聯記錄了席上的光景,設想皇帝一群人在喝酒時把雲霞在酒杯中的倒影也吸進去;尾聯就說雖然皇帝離開了,但公主受寵若驚久久不能平靜。

唐朝“宮廷詩”是“馬屁詩”?有詩人將自己比作野獸,幸虧沒流行

再看題目“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皇帝到了什麼地方,就說是“幸某處”,認為這是某處的榮幸。“奉和”,這個“奉”字,本義是“捧”字,意思是雙手捧了皇帝的原作,照樣也作一首。“應制”就是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這是宮廷詩的尋常題目格式。


唐朝“宮廷詩”是“馬屁詩”?有詩人將自己比作野獸,幸虧沒流行

翻開初唐詩,滿眼多是“奉和初春出遊應令”“賦得臨池竹應制”“早春桂林殿應詔”“奉和過舊宅應制”“奉和過慈恩寺應制”“宿羽亭侍宴應制”等題目,都是受皇命寫的詩,大同小異,甚至在“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中,有“小臣同百獸,率舞悅堯年”這樣的詩句,為了拍馬屁,把自己比作百獸,格調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