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岳飞战功赫赫却不服从高宗的领导,屡次抗命不遵,这就让高宗感觉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一道“莫须有”的罪名便将岳飞判了死刑。岳飞是一位好领导,但绝对不是一个好下属。

能人又是“牛人”,让领导不放心;能人又是“名人”,让领导不开心;能人又是“直人”,让领导不省心;能人又是“贤人”,让领导不安心;能人又是“犟人”,让领导不顺心。

点评:岳飞是牛人,就算岳飞不反,但他掌握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兵马,将来如果又拿下了故地,甚至迎回来了徽钦二帝的尸骨,那就更牛了。就算他不反,他的弟兄都会让他反。这样的人是皇帝的敌人,皇帝怎么可能喜欢? 

遇到一个不自信的领导,本身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你不做,他不开心;你做了,但是做不到,他很不开心;你做了,做到了,他也不开心。

岳飞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高宗赵构。赵构是作为靖康之难后仅存的皇子,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走上领导岗位。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这位仁兄很有可能没有机会当皇帝。

自从当上领导便屡受惊吓,先是来自敌人的惊吓,以致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后又遭受自己人的惊吓——御营军官苗傅、刘正彦举兵起事,逼迫高宗退位,并加以软禁,若没有张浚、韩世忠、刘光世等人,领导权几乎就被颠覆。在这样的惊变之后,赵构肯定对武将更加猜疑和担忧。

在这样的公司和这样的领导手下做事情,肯定是很艰难的。除了干事业,还必须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树立形象、维护关系和表达忠诚。有四个基本问题一定要处理好:首先是让权不让权;其次是听话不听话;第三是闪耀不闪耀;第四是依赖不依赖。

点评:在皇帝眼中,岳飞是忠还是奸其实不重要。岳飞可能的冤屈,与赵家江山的安全稳定相比,孰轻孰重?这还用问吗?皇帝的逻辑是:哪种老虎最安全?死老虎最安全。是老虎就该死。在这个意义上,岳飞得到的“莫须有”罪名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罪名。 

能人又是“牛人”,让领导不放心

有本事的人不听话,关键时刻还讲条件耍态度,

这是岳飞被杀的第一个因素。

岳飞和高宗两人关系的转折是在绍兴七年春。宋高宗本已慷慨允诺岳飞指挥除韩世忠以外的各军,大举北伐,却因张浚和秦桧的说服,取消成命。岳飞愤慨辞职,为亡母守孝。高宗派人请岳飞出山,岳飞坚辞不就,一连下了三道诏书,拖了六天才把岳飞劝了回来。

我想这个时候的岳飞是企图用这种赌气的方式来唤起皇帝的觉悟。但是,此举可以说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摆明着要挟皇帝。这件事皇帝表面上是宽恕了岳飞,其实他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后来岳飞向赵构谢罪时,赵构说:对于你的轻率举动,我并没生气,要不然,必有惩处。这就是太祖所说的“犯吾法者,惟有剑耳”。这句话不软不硬,杀机四伏。可以说岳飞的不听话、不服从已经给君臣关系和自己的命运蒙上了阴影。

能人又是“名人”,让领导不开心

宣传自己过度,超越了应有的角色,这是岳飞在做事业过程中一个不应有的疏忽之处。

岳飞太想做事业、立功名,但忘记了背后还有赵构一双审视的眼睛,在时时关注着他。岳飞的部队叫“岳家军”,这本身就是个大问题。试想,领导出钱,给职位、给资源、给任命,让你来指挥,而你成立的军队却叫“岳家军”,这不等于心里没有上级、没有公司,只有自己吗?

事实上,南宋初年,确实由于军事作战需要,很多领兵的大将都坐镇一方,招兵买马,恩威并施,国家的队伍就跟自己家的队伍一样。士兵只听将军的,不听朝廷的。而岳飞的部队所向披靡,每次收复河南失地,老百姓箪食壶浆,来慰问感谢,感谢的是岳飞,感谢的是岳家军,这里边根本没有皇帝什么事儿。

点评:岳飞的部队居然被称为“岳家军”,而不是“赵家军”,这就太可怕了,况且岳飞的“岳家军”几乎占了宋军一半,宋军当时40万人,“岳家军”就有20万人,要造反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这就好比公司业绩飙升,开个记者招待会,旁边新任命的市场部负责人被记者团团包围,在闪光灯下侃侃而谈,使劲宣传自己,获得满场喝彩,领导往那儿一坐却没人搭理,根本没有领导什么事儿,你说旁边的领导该是什么心情?这叫功高盖主,势大压主,犯了大忌。

能人又是“直人”,让领导不省心

岳飞听说金朝打算扶立宋钦宗儿子当傀儡,就上奏建议丧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设皇储。宋高宗立即驳回,说武将不应干预朝政。宋史记载,岳飞北伐不成,到首都见到了皇子,我们的岳元帅高兴地说:“国家得到了好领导啊,北伐中兴的大业,就要靠您了。”赵构本来就心虚,之前已经有武将拥立太子废除自己的先例了,这次,实力更强的岳飞起劲地夸皇子,参与接班人事宜,让赵构心惊肉跳。特别是岳飞坦言:“中兴的基业,就在这个新领导身上了。”这句话里边包含着对目前领导的间接否定和对未来领导的期待,令赵构更加不安。在皇储问题上,岳飞的坦诚犯了大忌。

点评: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导致的皇家骨肉相残比比皆是,为此形成臣僚或飞黄腾达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绝书。人们历来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

能人又是“贤人”,让领导不安心

岳飞做事业太无私了,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情完全投入,对上级没有任何要求。这种太完美没有缺点的人反倒让领导害怕。历史上的岳飞的确是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还不沾酒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还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又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样一个不爱钱、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也不贪财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赵构心里怕怕的。忠诚度的核心就是相互的依赖感,而“无欲无求”恰恰影响了这种依赖感,所以反而遭人怀疑,这是岳飞犯的一个错误。水至清则无鱼,有本事的人如果让别人失去了这种依赖感,那么怀疑紧跟着就来了。

能人又是“犟人”,让领导不顺心

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向来是赵宋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使武将受制于文官。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南宋初,不得不提高武将的权力和地位,这在宋高宗和文臣们(既有投降派,也有抗战派)看来是权宜之计,一直抱着且用且疑的态度。

赵构在绍兴七年以后,逐步坚定了以战促和的决心。高宗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刘光世、张浚、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仪同三司。升迁本来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执的岳飞坚决不接受,皇帝委曲求全连下三道诏书,他才接受。

点评:当赵构企图收复失地的时候,他答应给岳飞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兵力,因为当时外患大于内患,他需要岳飞,后来外患减轻,或者消除了,赵构马上改了主意。当赵构主和的方针一定,岳飞及其代表的岳家军体制便走到了尽头。

但在接受的同时,岳飞自己也连续上表,提出形势不容乐观,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他要求皇上追回成命,出兵北伐,以便“保全臣节”。如此的不识抬举、不理解领导意图,确实有点激怒赵构。

就在岳飞最后一次北伐前,他还反复叮嘱岳飞不可反击过界,北伐目的在于“有限反攻,以战求和,不要全线追击”。今天看来,高宗这样做有多重目的:一是不要招致强敌反攻,以乱议和大局;二是不要孤军深入,以防寡不敌众;三是防备岳飞积累太多政治资本,以威胁皇位。显然,岳飞没有看到这步棋,他一打起来就不回头,而金兵对岳飞早已是闻风丧胆,就向宋朝放话要挟:如果要想议和,必须杀死岳飞,否则将吞并宋朝。这完全与皇上旨意背道而驰。

据说当时有两个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杀岳的决心:第一是说,岳飞三十出头就当上了节度使,岳飞有一句话说“在我朝这些大将里面,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飞一个人”;第二是说,岳飞解了兵权之后,岳云和张宪在湖北襄阳举兵要拥岳飞,要武力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上表,言词激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兵权。这种做法授小人以柄,让皇帝更加疑心了。

岳飞抗金心切,固执地要求增兵、增权,提议建储、不按领导意图办事、拒绝升迁等行为恰好都触犯了宋高宗的深忌,甚至连留意翰墨、礼贤下士,也会使皇帝疑神疑鬼。他一再真诚表示要功成身退,准备在庐山东林寺看经念佛,以度余年,宋高宗是根本不信的。

点评:宋高宗为什么要杀掉岳飞呢?因为外患未灭先惧内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对他的统治不利。岳飞那么得民心,万一打完金国一个回马枪,把宋也给挑了,那不是养虎为患吗?

当年,韩世忠曾质问宰相秦桧,岳飞到底是犯了什么罪?秦桧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岳飞的罪是“莫须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也许有罪”的意思。其实,岳飞确实就死在威胁皇权的这种可能性上。

作为一代名将,岳飞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文武双全,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满江红》词成为千古绝唱。但是,在忠诚度管理上,岳飞没有看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上级,这个上级有怎样的需求。投身一个公司,立志报效公司,但是却无法获得老板的信任。最后,贡献越大本事越大,领导越害怕,只落得受屈而死,实在可惜可叹!

点评:岳飞会反叛吗?不一定。那么,岳飞不会反叛吗?也不一定。即使岳飞不想反,他的部下也可能反。更何况,岳飞对皇帝的议和政策是有意见的,对不增加自己的兵权也有不满的表示,竟敢冲皇帝撂挑子。面对这样的“大老虎”,皇帝是难以安心的。

在这一点上,与岳飞同时代的韩世忠似乎看得更透彻一些,在交出兵权以后又主动放弃了军职,骑驴纵酒游西湖,不见人、不谈专业、不谈事业,那其中的几分无奈、几分豁达,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了然……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老板为什么喜欢秦桧这般「小人」?

因为小人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抓住各种机会表现自己;

而且他们善于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看领导眼色办事,投其所好;

对于这样精通人情世故又能按自己意图办事的人,领导肯定是非常喜欢的,重用他们也就不在话下了。

具体来说领导重用小人有以下几大原因:

第一、利益原因

  • 职场中一些事情,不黑不白,中间地带,甚至有点阴暗,关乎领导利益,领导不好明做和明说。
  • 不办的话利益受影响,办了有影响自己的正面形象。
  • 所以需要一个利益代言人,这样事情是没法找君子的,一是君子明人不做暗事,二是君子太正太直,大家也不会相信君子会干出这种事。
  • 所以小人最合适。
  • 他人品本来就比较差,事情没做好领导就可以推给他,没什么损失。

在很多事上,领导和小人之间都有这种勾当,所以他们的关系很紧密,外人根本看不透。

第二、打手原因

  • 有一些事情,比如领导的权威受到挑战,利益受到其他派系的侵犯,需要干掉一些人。
  • 但领导不好出手,这时也是小人大展身手的好机会,由于利益一致,领导对于影响他地位和威信的人就暗示小人出手,小人可以使出各种卑鄙下流的手段来打击领导的竞争对手。
  • 这样既能讨好领导,又能打压异己。
  • 对于领导来说,虽然也不想和这样的小人有太多的瓜葛,但是小人好用而且有听话,领导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所以他们不得不重用小人。

所以随着领导的高升不少小人也就水涨船高,继续得到领导的重用。

第三、小人是背锅侠

能当上领导的人,多多少少也会有两把刷子。

  • 遇到心术不正的领导,还会利用员工达成自己的目标。
  • 领导重用小人,也会掌握很多小人的把柄。
  • 有的领导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给小人稍微施加恩惠,小人便会心甘情愿地去做领导安排的事。

一旦出现问题,背锅的便是小人了。

第四、耳目原因

  • 很多时候,由于身居高位,领导对于单位很多事情不知情。
  • 但是他又需要了解组织的各种关键信息,熟悉手下的工作和一举一动,这就需要小人来告密和举报了。
  • 小人就相当于领导的耳目,帮助领导探听到真实的情报,领导也能借此看到更远的地方,听到更多的风声,从而保证对组织有全盘的掌控力。

所以,职场中,不能只看到小人的破坏面,也要看到他存在的现实意义。

没有小人领导的权力就不稳定,没有能人公司就不发展,所以作为领导来说必须两种人都要用,既不能偏也不能废。

网友点评: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