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後A股 展望分析

關注資本倍增,啟動你的富足人生。

按照去年的投資計劃,從5月11日或5月15日就要重新主升浪,之前3587以來的C3最後一跌與主升浪初期2浪回踩形成了底部震盪。

從近期的市場演變來看,首先主線方向上沒有改變,依舊呈現主力資金高轉低、大轉小的流向,主線無需調整,但小品種一方面受到資金影響波動會更大,且容量不夠,因此主力對於低位或估值不高的個股也是逐步加大力度。

這一個多月我們看到主力的手法越來越兇狠,由於主力需要巨量資金進行調倉換股,所以主力利用媒體的優勢利用貿易戰以及道瓊斯的回落製造恐慌,同時持續採取了壓權重,利用股指期貨等四兩撥千斤(數E級別的衍生市場分時時常有反帶動數十萬E的市場的情況出現)的手法持續洗盤,到了三劍附近就逢低吸籌但又不進攻拉昇。我們只有再度加強耐心度,保持平常心,穩健二字並非簡單闡述,而需具體行為匹配。對於量能的重視度需要加強。

對於這樣的市場近況來講,可以看做主力採取的陽謀(擁有大量獲利的權重高位籌碼持續出貨自然帶來指數壓制,不時還能引發恐慌,而逢低吸籌不拉昇的反覆出現也令散資與其搶籌意願持續降低,因無T可做),無奇可對,應對上根本的核心在於“中正平和”。

超4000E養老金(預計未來總額還會更多一些)已簽訂投資協議,而過半落地,MSCI的被動基金配置,都是後市A股市場的援軍,體量極大,而後市入市預期時點也不會太遠(養老金入市已等兩年以上,2015年底計劃到目前2018年5月,已克服非常多的諸如統籌困難的局面,MSCI則是6月正式納入),因此遠景上,市場下一波大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隨著4月過去,各公司的年報和季報也相繼公佈,短期市場對年報季報反應度極強,尤其是高位權重,稍不如意就是大跌為主(無量是格力的優秀年報但不分紅的跌停,伊利的一度傳聞和稍遜預期跌停,萬科的寶能減持回撤,茅臺的年報低於預期和高PE),持續規避繼續執行就好,對於散資來說,船小好調頭,不存在主力機構一樣出貨時間極為漫長的弊端,但反過來說,其實也得等待主力出貨完成,調倉換股之後才會起新行情,所以耐心始終是面對市場最需要的。

年報季報方面,養老金入市並無進展,猜測其要等主力(去年最賺錢的是國家隊和外資)減持獲利權重把權重白馬股估值帶回正常水平或者再度進入低估水平才按照以往的穩健為主的策略去進場,而MSCI的指數基金入市也能夠給機構一些減持空間,或會以外資接盤內資,而後以養老抄底外資的節奏進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5月滬港通額度巨幅增加,但當前額度是根本用不完的狀況,並且我們明確的能夠知道H股市場相較A股,普遍估值水平更低,因此預期大動作大戰役的出現,同樣滬港通資金動作需要予以一定關注。

總體戰略上,堅持價值投資為主導,堅持穩健風控,堅持中正平和保持耐心,以創業板指為主要的戰術參考對象,低位低PE小品種仍為主線,保持跑贏市場持續獲得安全墊優勢。

五一”小長假期間,外圍股市表現平穩,港股大漲,恆生指數本週一大漲1.74%,金融地產等藍籌股普遍跑贏大市。

分析人士認為,港股大漲或為節後A股回暖注入動力,而A股估值已經回到歷史中低位,外加在6月份MSCI即將納入A股等利好消息提振下,A股底部相當堅實,系統性風險有限。

港股大漲,金融地產板塊表現亮麗

4月30日,港股大漲,金融地產板塊表現亮麗。截至當日收盤,恆生指數報收於30808.45點,漲幅1.74%;國企指數報收於12331.39點,漲幅2.19%,主板成交額達936億港元。

中資銀行股和中資保險股板塊漲幅居前。其中,招商銀行H股漲近6%,農業銀行H股漲逾3%,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H股均上漲超過2.95%,中國人壽H股上漲2.74%,中國平安H股上漲0.98%。中資券商股也普遍上漲,中信證券和中國銀河H股均漲逾5%。此外,博彩、燃氣、中資地產股等板塊也均取得不錯漲幅。

港股大漲的背後是全球資金的不斷流入。資金流向檢測檢測機構EPFR的數據顯示,在4月19日到4月25日的一週時間中,約有7.8億美元海外資金流入港股市場,為連續第11周淨流入。自2017年2月以來,共有約371億美元資金流入港股。

美股方面,北京時間週一晚間,受科技股板塊領跌影響,美股高開低走,三大股指集體收跌——道瓊斯指數收報24163.15點,跌0.6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報7066.27點,跌0.75%;標普500指數報2648.05點,跌0.82%。

分析人士認為,相較於美股,A股和港股的聯動性更強,港股在A股休市期間的大漲預計將為節後A股回暖注入一定動力。不過投資者也應注意,A股有其自身獨立性。

低估值和增量資金或支撐A股修復

展望後市,機構人士認為,A股的估值已位於歷史中低水平,繼續大幅下行的空間有限,海外資金增配A股以及長線資金入場將成為藍籌股修復的動力。

從估值角度來看,聚源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滬深300的動態市盈率為12.7倍,上證50的市盈率為10倍,中小板的市盈率為34倍,整個A股市場的市盈率為17倍。分析人士認為,在此估值水平下,風險已經基本得以釋放,儘管外圍環境變化存在不確定性,但A股出現系統性下跌的概率不大。

增量資金方面,有機構人士表示,MSCI預計在5月中旬宣佈A股納入名單,並於6月1日開始正式納入A股,預計有1000億元海外資金會在6月1日前後一段時間內流入A股市場。中信證券表示,EPFR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A股調整以來,海外機構增配A股92.6億美元,借道北向通道淨流入386億元。海外資金一直是增量配置A股的重要力量,海外資金持有境內股票佔流通盤的比例,在2017年已經從1.6%上升至2.7%,預計2018年年末會上升至3.5%。外資的持續流入會成為支撐A股特別是估值修復的重要力量。

同時,A股有望迎來新的長線資金。5月1日起,上海、福建和蘇州工業園區等地率先試點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分析人士表示,養老稅收遞延是重大突破,可能會改變居民的養老投資模式,作為社保和企業年金之外的“養老第三支柱”,可能會在中長期發揮遠超預期的作用,對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具體到操作層面,安信證券策略團隊認為,進入5月,在經濟預期平穩、中小企業部門結構性改善、流動性預期和風險偏好出現環比反彈等環境下,預計市場將整體修復,成長股表現或更強。建議重點關注軍工、醫藥(創新藥生物科技等)、計算機、新能源、半導體、傳媒等行業,並戰略性看好創業板指數。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認為,根據A股上市公司年報與一季報透露的各行業盈利狀況來看,選擇優質成長股成為當前主要策略之一。從一季報行業盈利改善程度來看,醫藥、通信、傳媒、計算機、電氣設備等成長性行業盈利改善相對較為明顯。主題投資方面,繼續看好自主可控、軍工、工業4.0、新能源等領域。

筆者簡介:一位付出大量時間精力研究投資市場的研究者,每年翻上十倍的投資高手。

關注 私信本人,可獲得我的親自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