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一边是监管,一边是市场

4年前,搜易贷打出了“The Best 最放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口号,头顶搜狐的光环,信心满满,有备而来,正如其所愿,搜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给其带来的流量优势是巨大的,这也让搜易贷跻身于头部平台行列。

作为头部平台,其P2P业务都具体代表性,陆金所、宜人贷等平台侧重于无抵押信用贷,微贷网、投哪网等平台致力于车辆抵押贷,而搜易贷则深耕房产抵押贷款。为什么投资者更偏爱P2P房抵贷?看得见,摸得着,变现能力强。但事实都是这样吗?房屋抵押极有可能面临着重复抵押的风险,如果出现了违约,清偿时,仍是对顺位第一的首次抵押优先进行偿还,而剩余残值可能无法覆盖出借金额,这与平台的风控能力和评估水平有很大关系。此外,以房产来作为抵押物,借款人资金缺口一般是较大的,借款金额也会比较大,在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逾期或违约等问题。如此看来,风控水平依然是检验一个平台能否长久立足的根本,也是投资人在选择平台上越来越重视的一个因素。

2016年8月,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暂行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明确规定了个人贷款限额20万,企业贷款限额100万,《暂行办法》让P2P平台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定位:中介、小微、分散、普惠。在P2P借款限额严规下,像搜易贷这样以房产抵押为主的平台受冲击最大,最先中枪,20-100万的额度对于资金需求大的客户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套房子抵押出去,只贷20万?恐怕借款人很难接受。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只能逼着平台和借款人为了合规而合规,搞出一些解决方案,与监管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

在评审搜易贷标的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借款不符合信贷逻辑的情况,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16日,成立一周后在搜易贷借款70余万元获得融资,披露月经营收入12万,且为还款来源,担保人名下拥有可以上市流通的商品房屋作为抵押,抵押物充足,但是标的没有披露抵押房产的任何信息(如图一)。

左右为难:一边是监管,一边是市场

(图一,借款详细信息)

评审人员本着负责的态度对此标的进行了投资,拿到了电子版的《借款协议》,平台对借款人、担保人和抵押房产还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披露(图二),但评审人员并没有看到搜易贷指定的资金借出方代表就本次贷款与担保人签订的《抵押担保合同》,而且平台并未披露其指定的资金借出方代表即他项权证的抵押权人是谁,且进行房产抵押所取得的他项权证或回执单等抵押证明材料也未披露,其抵押的真实性并不透明。

左右为难:一边是监管,一边是市场

(图二,借款协议披露信息,评审人员进行了脱敏处理)

这种成立一周来借款的企业还算好的,成立第二天在搜易贷借款100万的企业也经常出现(图三),如此可笑的做法,平台风控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当然不会,上述借款企业均有担保人提供房产作为抵押担保,根据借款合同披露的信息,之前借款70余万元的企业抵押房产的价值超过了200万,这还仅仅是一个二线城市的房产,如果放在北京上海,其价值过千万也不是难事,话说回来,借款人只借了100万吗?我一个小微主,20万对我来说远远不够,但我有房子,那好,新注册企业来借,100万还不够,我找亲戚朋友再注册个公司来借。如此做法,为了合规而“合规“,虽然有高价值房产兜底,但毕竟存在欺瞒投资人的行为,不仅增加融资成本和处置成本,还涉及法律风险。

左右为难:一边是监管,一边是市场

(图三,成立仅一天的企业在平台融资100万)

一线城市房产抵押借款p2p平台,究竟如何适应监管规则?是转型耕耘其他资产端,还是继续为合规而合规。评审很无奈,平台更无奈,总不能逼死狐狸宝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