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從上個世紀開始,產業結構調整的風就從未停止過。但對經濟學稍有了解的人會知道,社會存在三大產業: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在現代化生產方式的革命下,製造業中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從原本的地區外遷或者乾脆轉型為服務業。於是大量的產業園區面臨著廠房空置的問題。

社會不能缺少製造業,那麼製造產業轉移到哪去了,又是怎麼樣轉移的?也許我們站到一個更為宏觀的視角,從全球角度看一個產業的轉移,會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本期,中鄴將探討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轉移問題。

全球範圍內的兩次轉移過程

「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作為信息產業的重要載體來說,半導體屬於新材料、高科技的專業行業,單就其加工的生產線來說,又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

從歷史進程看,半導體行業在全球範圍完成兩次明顯的產業轉移:

第一次,十九世紀70年代從美國轉向日本。十九世紀50年代,晶體管誕生於美國,後續發明影響行業的革命性芯片與商業應用,例如英特爾4004、英特爾8088、IBM個人計算機等。出於經濟與政治因素考慮,70年代向日本提供技術與設備支持,產業轉向日本,日本半導體一度躍至世界第一。為了抵制日本發展奪回半導體行業話語權,美國開始向韓國臺灣等地提供支持。

第二次,產業從80年代開始轉向韓國與臺灣。為了降低設備、人力等成本,目前,產業逐漸轉向中國大陸。

自己養大的狼,自己還得防

「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在第一次產業轉移過程中,美國佔據主導地位,是行業裡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據數據顯示,美國半導體銷售額以平均5.02%增速從1997年的709億美金增至2017年的1889億美金。

20世紀50年代,美國爆發對朝鮮戰爭,軍需大大提高,作為美國“遠東兵工廠”的日本憑藉此次機會,迅速積累技術與財富,修復二戰後科技與經濟落後的差距。此後的美蘇爭霸,日本再次充當美國背後支持儲備角色,支援的同時靠著美國提供的工業技術,充實自身基礎,家電行業的騰飛也正是這些行為的結果。在經濟、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美國半導體產業部分轉移至日本。

在擁有良好的技術支持的條件下,1962年的日本電氣公司引進仙童的平面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結合自身反向工程,成功實現集成電路量產。再在政府要求下傳授給其他日企,將日本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能力逐年翻倍,成功實現硅晶體管的商業化與市場化。

美國對日本的產業轉移原意是為了拉攏日本,統一戰線。然而日本的科技發展超乎他們的想象,短時間內,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迅速崛起對美國半導體產業造成重大沖擊。美日關於半導體的貿易戰迅速開打。

在遭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與日本經濟泡沫影響,以及與美國簽訂的雙邊協議影響下,半導體技術來源斷流,日本在這場貿易戰中敗北,電子產品出口值從1985年開始快速下降,到2000年電子產品出口值約1.5萬億日元,不及1985年峰值的一半。

專注研發或是避開鋒芒,抓住機遇的才能躍升

「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削弱日本實力的同時,美國開始支援韓國和臺灣。

韓國半導體在60年代外國廠商進韓建廠開始,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進行簡單的散件組裝,技術非常低端,具有真正意義的發展在80年代,以韓國三星、LG、現代(2001年分離出為海力士)、和大宇(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破產)四大財閥開啟。韓國抓住大型機到消費電子的轉變期對新型存儲器的需求,形成“財閥+政府+小企業”的國內產業結構。短期內,也擁有了讓美國感到威脅的實力。

於是美國又一次採取制裁手段對韓國進行打壓。與日本不同的是韓國在技術研究方面有了極大的進展——1994年韓國最早推出256K DRAM,開啟之後先人一步的DRAM戰略。至此,韓國幾乎已不再需要美國的技術支持。

「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臺灣與韓國幾乎同時發展半導體行業,以代工切入迅速攀升國際地位。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提升,90年代以晶圓代工為主逐漸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據統計,2017年臺灣IC產業總產值27623億新臺幣(約898億美金),IC製造佔49.5%,其中88.15%為晶圓代工,佔全球代工市場的76%。

80年代末,臺灣抓住了美國逐漸轉向Fabless模式推行全球縱向分工的機會,將利潤不高、投資金額大的芯片製造、封測轉進島內,專心發展全球代工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迅速獲得專利授權並打開市場,錯開與美日產業鏈並有效避開與強國的競爭。

從兩次半導體產業轉移展現出的各國與地區經驗來看,以美國為代表的領導者,依靠紮實的基礎研究、遊戲制定身份來長期維持行業壟斷地位。以日韓臺為代表的追趕者,則從每次產業變遷抓住需求變動,依靠產業政策和技術研發實現跨越式升級。而日本的失敗則在於國家主權依賴程度高與對技術發展判斷失誤。

中鄴觀點:你想當接盤俠嗎?

「剖析」美國上一場全球貿易戰原來是這樣打的……

從半導體兩次全球性的產業轉移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始終佔領著主導地位,甚至可以隨意對日本進行壓制。而日本、韓國、臺灣,包括中國,則都是產業的接盤俠,不同的是有的始終是接盤俠,有的則翻身當了主導者。

回頭看當前國內的產業轉移,絕大部分只是單純的企業搬遷,只有少部分是真正的產業升級。而承接產業轉移的園區和地方,幾乎都是“接盤俠”。

園區空置不可怕,只要有成型的產業鏈,只要核心技術在,就依然有市場控制權。技術和產業的空置才是扼住園區和城市發展的喉嚨的那一隻手。

你,會是下一個接盤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