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怎麼辦?

溼氣重怎麼辦?

溼氣是“萬惡之邪”,常引起全身不適,內傷五臟六腑,引起脾胃虛弱、肺弱、腎虛;在外則表現為口乾口苦、頭暈頭痛、皮膚油光、溼疹氾濫、全身肌肉關節痛、滿臉長痘、肥胖水腫等等。

下面列舉幾種情況,如果你有1-2條以上相符,就說明已經是頑固性溼氣了。

① 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易起痘;

② 大便粘滯不暢,小便渾濁;

③ 面色淡黃髮暗,胸悶乏力,嗜睡肢腫;

④ 小腿肚子常發酸、發沉,身體困重;

⑤ 睡覺流口水,起床時頭髮昏,耳內溼;

⑥ 小肚子變大,體型肥胖,人懶不愛動。

溼邪為病,首先要分清外溼、內溼。

外溼就是自然界的溼邪,內溼指的就是人體內的溼邪。

目前是溼邪最為嚴重的季節,內溼與外溼相互影響。

溼氣重怎麼辦?

祛溼先調脾,脾好祛溼強

中醫祛溼早就有了嚴密的邏輯和方法,

《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

所以溼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

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溼氣重怎麼辦?

下面介紹幾種健脾祛溼的方法。

薏仁冬瓜湯

薏仁冬瓜湯是一種除溼功效特別出色的湯品,它裡面使用的冬瓜和薏仁都是可以除溼的食材,食用以後能起到健脾除溼和利水消腫等多種保健功效。

薏米赤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注意在赤小豆薏米粥裡千萬不能放大米,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溼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處。

溼氣重怎麼辦?

首先將點燃艾條的艾火,對準要施灸的穴位或者患病部位,慢慢靠近。距離皮膚大約2-3釐米處,進行燻烤。

以皮膚有溫熱感但沒有灼痛感為宜。

持續灸10-15分鐘左右。當皮膚出現紅暈的現象,說明這個施灸區已經達到所需的艾灸量。

- END -

溼氣重怎麼辦?

申夜食湯|養身養生,養心養性,申夜食湯,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