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以村為家 律己律人 心繫群眾 真情扶貧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三元鎮灃橋村位於六安市葉集區東南部,地處丘崗地帶,2017年4月28日,市人社局駐村扶貧工作隊一行三人,在市公務員局局長田維權的帶領下,來到了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駐村扶貧。

為感受扶貧工作隊帶來的扶貧碩果,11月21日,六網一行來到三元鎮灃橋村。

6000畝高標準農田,8.7公里硬化道路,3000畝產業基地……原本經濟及相關設施落後的村子,竟在兩年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躍居全區扶貧工作成果綜合排名第一,這一切,與扶貧工作隊的辛勞是離不開的。

一年多來,扶貧工作隊認真貫徹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要精神,按照三元鎮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腳踏實地,心繫群眾,真情扶貧,不僅實現了94戶256人戶脫貧和村出列的目標,而且帶動了村級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滿意。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以人民為中心,將村民生活習慣中的點點滴滴都牢記在心中。”田維權是這樣要求自己和扶貧隊每一位成員的。2017年年底,灃橋村貧困發生率由10.2%降到了0.9%,脫貧94戶256人,順利通過了全省第三方評估驗收,實現了村出列的目標。

一、腳踏實地,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為了讓村裡的貧困戶能擁有一個穩定的產業發展收入,灃橋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安徽海聚集團董事長陳禮兵回鄉創業,投資2000多萬元,流轉土地3000畝,建設海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產業園以栽培溫室水果、精品水果為主,集優質稻米種植、精品蔬菜栽培、特色水產養殖業為一體,採取“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建成觀光大棚12畝、烘乾車間2個,高標準溫室蔬菜大棚100畝,優質水果基地300畝,優採摘質稻基地1000畝,小龍蝦養殖基地1000畝。

目前,一期大棚果蔬飄香,水果黃瓜、小番茄等正處採摘期,據產業園負責人陳禮兵介紹,像這樣大棚水果黃瓜一年內可採摘兩茬,單個採摘期在三四個月,每畝年產可達2萬斤,收入在15~20萬元。

該項目吸收了100多戶貧困戶參與入股合作經營,戶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可就近帶動貧困勞動者穩定就業100人以上。

二、心繫群眾,狠抓基礎,提升服務

“給貧困戶送錢送東西都是些表面工作,通過評比和技術培訓,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勞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田維權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7年,灃橋村建成了葉集區首家愛心公益超市和首家就業扶貧驛站並投入運營。

1、在全區率先建起就業扶貧驛站,驛站上聯人力資源市場、下接扶貧車間,為貧困人口就業提供服務。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農民掌握一技之長。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2、在全區率先建起新風愛心超市,開展貧困戶“六愛六比”積分活動、黨員“創先爭優”積分活動和村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分活動,變表現為積分,變積分為物品,倡文明、樹新風、揚正氣,有效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在全體村民中營造愛黨、愛國、愛集體,講文明、講衛生、講團結,比勞動、比奉獻、比業績的良好鄉風、民風。

3、積極爭取財政資金近1000萬元,整治高標準農田6000多畝,完善配套渠、路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了全村的農業生產條件。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4、興修硬化道路8.7公里,整修灌溉小水庫、當家塘9口,維修灌溉渠5.5公里。中心村建有文化長廊、農民書屋、健身廣場。安全飲用水戶戶通,25個村民小組全部通水泥路,農戶電、網全覆蓋。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5、積極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中心村實現綠化、亮化、美化。集中整治道路兩旁和村莊周圍環境衛生,淨化鄉村環境、綠化人居環境、美化村莊面貌。基本做到道路綠化保潔維護常態化、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常態化、雜物堆放有序整齊監督常態化、廣告規範整治到位常態化。村容村貌有了明顯的變化。在田維權的堅持下,灃橋村在去年參與了省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評選,今年將進行最後的驗收。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三、真情扶貧,因戶施策,精準幫扶

“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田局長。”這是後圩組一位貧困戶邵頂山說的。邵頂山本是灃橋村七十年代時的一位村書記,後來驟遭家庭變故痛失愛子,家中只有爺孫兩相依為命。田維權幫助其落實五保和孤兒救助、代繳醫保、簽約醫生等各項政策,建起戶用光伏電站增加收入,還通過教育扶貧幫扶和社會扶貧幫扶,使其孫子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並在去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小孫子上大學後,家裡就剩下邵老一個人,田維權又通過村委會為邵老爭取了64000元的無息貸款,幫助邵老入股產業園,還為邵老的慢性病爭取來了超過85%的醫療報銷。“340元的藥,只要幾塊錢就行了。”邵老的臉上滿是對田維權的感激。

堰南組貧困戶陳麗年家中是因學因病致貧,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小兒子患有先天性身體疾病,已經做了數次手術,每次手術花費近兩萬元。田維權通過村委會為孩子們落實代繳醫保、簽約醫生、教育資助等各項政策,幫助陳麗年協調場地、辦理小額無息信貸,開起了一個電商超市,讓陳麗年既能在家中帶孩子,也能有固定收入。現在的電商超市生意很好,年收入3萬元左右,讓陳麗年一家沒有了後顧之憂。


走進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探訪駐村書記田維權扶貧事蹟


後圩組貧困戶蔣榮保與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生活在一起。他自己身體不好,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縮症,肢體二級殘疾,母親也有眼疾,屬二級殘疾。但是蔣榮保身殘志不殘,在田維權的鼓勵下,通過扶貧驛站學會了稻田養蝦技術,現在自主養蝦八畝,再加上分散五保等基礎保障,每年收入達到了一萬多元,已經成為了今年的擬脫貧戶。“沒有田局長的幫助,我跟母親就沒有現在的生活。”蔣榮保感激的說道。

“田書記是真正幫助貧困戶的好乾部,咱都捨不得他走。”這句話不只是貧困戶在說,村幹部們也都是這麼說。扶貧工作隊的到來,給灃橋村帶來了煥然一新的面貌。

“我願意呆在村裡,看著扶貧工作帶來的碩果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田書記的真心話語給扶貧工作帶來了動力,在三元鎮黨委政府的關切指導下,灃橋村的村民正在一步一步奔上小康!(圖/文 彬彬 程楊 吳李 六網綜合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