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子女叛逆?每個人不得不讀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梁啟超家書》並稱為20世紀中國三大家書。最近正在讀《傅雷家書》,其他兩本還未讀過。

《傅雷家書》讀得很慢,雖然語言平實,但總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停下來慢慢品味。只有真正過心,才發現收穫很大。

夫妻吵架、子女叛逆?每個人不得不讀的《傅雷家書》

關於感情——分享

看待傅雷和兒子傅聰的感情,是我第一次想寫下來的原因,雖然目前只看到一九五六年,但其實父子兩的相處模式基本已經形成,這是一種互相尊重的、相互體貼的、良性的父子關係。

傅聰因為藝術長期旅居波蘭,而且課業繁忙,平時六至八個小時都在練琴。每逢比賽,經常十二個小時的練習更是不停歇。而傅雷更是身兼重任,除卻翻譯、寫作、撰寫相關研究報告的工作外,經常代表組織參加一些調研、演講之類的活動,再加之年齡的問題,身上多有不舒服。如此繁忙的父子卻每月不忘通信,瞭解對方、表達自己。

細細看來,每個月傅雷和傅聰至少有一封長篇通信,多則三封。雖說家信的大部分內容都在討論藝術,但更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兩者互相的傾聽與傾述。

每每寫信,傅雷都會把自己近期的身體狀況、工作內容、國家時局的變化都向傅聰一一道來,不甚繁瑣。而傅聰除了說明自己的學習狀況外,通常到了新的地方不忘描寫自己所看到的美景、風俗、心得體會,不忘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分享給父親。正因為這種相互分享的關係,傅雷和傅聰相處的很融洽,雖然分居異國,但能坦誠相對,互相成長。

夫妻吵架、子女叛逆?每個人不得不讀的《傅雷家書》

對,我想說的就是——分享。不僅僅是父子、母女,在夫妻、情侶,甚至是親密朋友之間,分享都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

但因為內心浮躁也好,懶惰也好,或者是存有私心,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能互相分享的關係越來越少了,導致父子離疏、夫妻半途。

例如,父母因為繁忙,不願聽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因為長大,不願聽父母的嘮叨。而夫妻、情侶關係之所以慢慢變淡,甚至冷漠,其實很多情況下,或許都和不願意分享有關。或者說一方想分享,但是另一方卻不想聽,或者是了了聽之卻敷衍了事,直至傷了另一方的心,再也不願意分享……缺乏分享,就會沒有交流;拒絕分享,在親密關係中的隔閡就會越來越深。

一開始出國,傅聰是拒絕分享的,或者說不知該如何分享,有時只分享喜事,把很多煩惱壓在心中;而傅雷每封信都會贅訴自己是多麼希望兒子能多多分享,不管是開心的事還是憂傷的煩惱,不管是異域風光還是藝術領悟,或者只是一些細小的事,不防都相互說說。

懂事的傅聰聽從了父親的意見,不管大小事,傅雷也總是不厭其煩的說出自己的意見,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與傅聰說說。正是這種關係,讓兩個長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父子倆,能夠知悉彼此,體貼對方。

正如傅雷所說:"我跟你是永遠談不完的,正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獨白是終身不會完的。你跟我兩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嗎?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討論與爭辯,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討論與爭辯。"

我想,這才是正確的親密關係,在分享中釐清自己,幫助對方,互相成長。

夫妻吵架、子女叛逆?每個人不得不讀的《傅雷家書》

傅雷與夫人雙雙自盡前,他留下了知識分子最後的體面

關於學習

總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煩惱於自己的能力停滯不前,而卻苦苦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直到今日答案似乎慢慢清晰起來了。

傅聰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但在他的成功的道路上也存在很多迷茫的時候,比如缺乏技巧,有些自負和傲嬌,雖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但短期內也尋找不到進步的方法,等等。

關於兒子的這種苦惱,傅雷給出了很棒的答案,至少對於我來說受益良多。

其一,關於覆盤。

這種反思並非想象而已,而在於每一階段的工作之後都能靜下心來,給自己做一份細緻的總結,把所有好的、不好的,成功的、失敗的,都一點點地寫下來。

以前總是太懶惰,或是覺得在腦子裡想想即可。如今學了傅雷的建議,傅聰總是反覆聽自己的灌音帶,找出瑕疵找出不足;或者一遍遍去分析那些優秀的藝術家在彈琴時的神態、肢體動作、指尖的樂感、內心的靈動等等。然後一點點地在信中寫出來,而每一次陳述無疑是對自己近期的學習情況做了一次覆盤。

這也就是為何在與父親的分享中,傅聰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因為方式的正確性,這種進步是長足的,在未來的成長困境中仍然適用。

藉由傅雷的方法,最近在工作中自己也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如何分析自己的不足,如何學取別人的長處,如何按階段對自己進行復盤,真真是受益匪淺。

夫妻吵架、子女叛逆?每個人不得不讀的《傅雷家書》

楊絳說傅雷並不像天上的鶴,他對國計民生念念不忘

其二,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傅聰是學鋼琴的,對寫信一開始並未細心斟酌。但傅雷指出所有的藝術都是相通的,當你能好好寫一篇文章時,能夠很真誠表達自己內心的時候往往鋼琴也會彈得不錯。當你的關注點不僅僅在於鋼琴,更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並細心記錄下來時,在創作時自然成於心中、流於指尖。

這樣的提醒對於我卻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每天都要處理稿件,心裡難免會怠慢。在路上、書上悟到一些道理的時候,總是懶於紀錄下來,總覺得每每寫那些稿件便已經是充足的寫作量了,但又經常反問自己流於內心的文字又有多少呢?

當你外出旅遊看到壯麗的美景,也曾在內心感到不可思議,可你有沒有將其化為文字?當你看到一些社會現狀也讓你憤怒,你是否將其化為思考……很多時候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僅僅是因為懶。而當我看到傅聰從一開始的隨意寫之,到後面似有作家之感,便認識到自己的不成長來自於哪裡。在這個過程中,傅聰的琴藝也如其文筆般突飛猛進。

因為無論如何細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所謂學習,不一定限於書本或是某種技術;否則"隨時隨地都該學習"這句話,又怎麼講呢?

關於《傅雷家書》的所感所想還有很多,而自己僅僅才讀到三分之一而已,希望能夠繼續與之共勉。

夫妻吵架、子女叛逆?每個人不得不讀的《傅雷家書》

中國子女教育出現疏離

下面,分享一些《傅雷家書》中,我很喜歡的內容,因為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1、一個人往往對有在手頭的東西(或是機會,或是環境,或是任何可貴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時候再去後悔!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寬恕我們自己的這種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2、關於練琴,首先要集中幾個作家。作家的選擇事先可鄭重考慮;決定以後切勿隨便更改,切勿看見新的東西而手癢心癢——至多隻宜作輔助性質的附帶研究,而不能喧賓奪主。其次是練習的時候要安排恰當,務以最小限度的精力與時間,獲得最大限度的成績為原則。和避免分散精力連帶的就是重點學習。選擇作家就是重點學習的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是在選定的作家中再挑出幾個最有特色的樂曲。

3、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4、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瞭解自己瞭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