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 全球食品假貨氾濫,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目前是個食品安全越來越被關注的時代,我們可能聽說過,那些特別便宜的自助餐,用鴨肉來代替羊肉牛肉,用膠水牛肉代替雪花牛肉,令人髮指。

但是除了在中國,食品安全是個廣受關注的問題以外,目前美國人發現,在他們的國家,也出現了這種情況,並立刻進行了報道。這些報道主要針對市面上的魚類食品進行了調查,發現,你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吃進胃裡的是什麼魚!恐怖吧!

恐怖 全球食品假貨氾濫,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紐約總檢察長莉蒂夏表示:如果你買的是檸檬比目魚、紅鯛魚或野生鮭魚,很可能你帶回家的魚可能不是真的品種。

上月,總檢察長辦公室發佈了一份報告聲明:大部分的時間,高價魚(比如石斑魚、鱈魚、比目魚、條紋鱸魚,和白金槍魚)一斤售價320-340元,普通品種的魚養殖在國外很少或根本沒有監管,成本一斤40元,中間商就拿這種魚假冒高價魚。

《真食物/假食物:為什麼你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又能做些什麼》一書的作者拉里說:“他很高興看到執法部門介入調查,在海產品行業,貼錯標籤的現象非常普遍(真的是貼錯標籤而已嗎?!)。如果在紐約這樣的港口城市,你都沒有辦法買到你想要的真魚。那麼可以想像,內陸地區的欺詐的程度有多嚴重。”這個行業多年來一直存在欺詐問題,唯一跟蹤它的人是非盈利的公共利益集團。

據詹姆斯的報告稱,他們從155個地點購買了樣本並進行測試。被養殖的鮭魚樣本有27%的時間被當作“野生”鮭魚出售。67%的紅鯛魚貼錯標籤,幾乎所有的檸檬比目魚都不是真正的比目魚。總體來說,替代品是更便宜、更不可取、環境可持續性更差的物種。

而美國2017年的人均海產品消費量從2016年的8斤增加到10斤。海鮮批發商羅伯特表示:“對於白肉魚來說,超市和雜貨店通常會把顧客拉來拉去,轉而替換為亞洲鯰魚品種。我們不知道這些魚平常吃得飼料以及身上打了什麼樣的抗生素,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這種魚身上被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在沒有監管的泰國和越南,這種亞洲鯰魚品種真的不敢吃。但美國人吃的魚中有90%來自外國。”

恐怖 全球食品假貨氾濫,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和有機食品的歷程一樣,剛開始流行時,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貼上了‘有機’的標籤,但後來美國農業部規定了有機食品的含義。如今來自國外的替代魚類對於國內監管嚴格的漁民來說是一種衝擊,但有一天可能會建立安全的海鮮供應鏈。這是減少魚行業欺詐的必行之路。即便美國人遭受了長期以來的假魚欺詐,但同樣是一種教訓。它確實表明了對抗生素和無化學物質蛋白質的需求,我們都可以在飲食中少吃點牛肉。在面對這種大環境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瞭解一下野生海鮮的季節,學會辨別水產,不要被菜單上五花八門的魚名迷惑,因為那些可能就是沒有監管的假魚。供應商奧爾姆斯特德認為:“我非常支持水產養殖業中正在進行的一些品牌推廣工作,普及魚的知識,這使人們更容易識別和光顧好人。”

看來食品安全不只是中國的問題,在全球都一樣啊!

恐怖 全球食品假貨氾濫,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