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一般來說,古典詩歌又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這裡所說的近體詩,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唐詩宋詞”這些,有著嚴格的格律一說,主要有律詩(五律、七律)、絕句(五絕、七絕)、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其實,在這些常見體裁中,還有一種“奇葩”體裁——“折腰體”。折腰體,是格律詩在平仄上的一種變格的稱謂,大致定義為“中失粘而意不斷”。最早出現於唐代高仲武編選的《中興間氣集》。

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詩體》釋之曰:“折腰體,謂中失粘而意不斷。”所謂“中失粘”者,指第二句與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斷”者,則指兩句之間聯繫緊密,意脈不斷。

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唐代詩人崔峒的《清江曲內一絕》:

八月長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帶風輕。

極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陽城。

詩中,第二句“片帆一道帶風輕”和第三句“極目不分天水色”的平仄應是相粘,可是卻相對了。這就是“中失粘而意不斷”,也就是折腰體。

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說到折腰體,不得不提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從體裁方面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折腰體詩歌。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本應是相粘,卻是相對的。另外,這首詩中遇到“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時,第五字均改用平聲(“楊柳渡頭楊柳稀”是孤平拗救,“上有黃鸝深樹鳴”與“野渡無人舟自橫”則三平連用)。

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據記載,這是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他時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一天,他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濃郁的小詩。

大致意思是,河邊生長的野草,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叢林深處,不時傳來幾聲黃鸝鳥的叫聲,那樣的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這首《滁州西澗》,是一篇山水名詩,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詩中,前兩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兩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了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

韋應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清新濃郁,別有一番情趣!

通看全詩,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讀者們,關於韋應物這首折腰體,你有什麼想法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