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
上海天气最近又搞事了
感受完这周带来的冷空气+雨
下周又是见不到太阳的一周
大家的保暖措施做得如何?
现在人取暖,真是花样百出
不仅有秋衣秋裤、围巾手套
还有暖宝宝、电热水袋、浴霸……
而小时候最让人欢喜的
就是搬着板凳跟大人一起“孵太阳”了
在你的记忆中
上海人是怎么过冬的呢?
老上海过冬 取暖篇
在空调和暖气还不普及的年代
上海人的取暖方式可是一套套的
身上穿的到屋里放的
每件说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呀
煤 炉
那时候上海的冬天还生炉子,烟囱下方也总有一坨冻得黄黄的冰。每到冬天来临前,家家户户都会开始组装炉灶,为冬天室内的取暖做准备。
看大人换煤球是魔都君小辰光的记忆。偶尔换晚了父母会满脸“遗憾”地拍一下大腿,转身去邻居家重新借一块红煤球重新来过,呛人的烟味离老远都能闻到。晚上一家人就围坐在炉子边上烤手唠家常,脸被烤得红彤彤的,从头热到脚,舒服得嘞!
盐 水 瓶
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那时候挂完吊瓶,大家会把盐水瓶留着灌满热水,睡觉时放在脚边取暖,太烫还会用毛巾裹起来。不过第二天早上盐水瓶里的水冷掉了,碰到也是“透心凉”的惊喜。要是一个不当心摔碎了,还招来姆妈一顿骂。
汤 婆 子
“汤”古代汉语中指滚水;“婆子”则戏指其陪伴人睡眠的功用。不过现在也见得不多了。
再到后来它们进化成了主打大红大蓝鲜艳色系的热水袋,“拯救”了无数个暖不热被窝的孩子,如今为了更方便省事,都开始用暖宝宝、电热水袋啦!
脚 炉
这个物件有点年头了,知道的都暴露年纪啦~脚炉就是冷天烘脚用的小炉,多用铜制,也有瓦制的。状圆而稍扁,有提梁,炉中燃烧木炭。
弹棉花做被子
冬天来临前,大人们都会将棉被重新弹一遍,这样的被子又蓬松又暖和。果屋里厢姆妈再趁太阳好晒一下,真是相当的温馨——现在想来,仿佛依然能记起盖着带有“太阳味道”的棉花被的感受。
妈妈牌毛衣毛裤
上海人的记忆中,姆妈都是心灵手巧的。她们总是会积攒很多毛线,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织毛衣、背心,有些毛衣的款式花纹到现在看起来也是很时尚的呢。
除了妈妈亲手织的毛衣毛裤,长辈一针一线缝的棉袄棉裤也是当时大家公认的一种“时尚”潮流,里外一身都是独家限量版!
条 绒 棉 鞋
现在各种长靴、短靴、雪地靴层出不穷,而在那个时候拥有一双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几乎人人都有一双。下雪的时候,穿着一双暗黑色条绒棉鞋在雪地里走过,脚底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成为耳畔经常忆起的童年回响。绒棉鞋的底子和面儿都很厚,舒服又实在。
带根绳的大手套
那时候小朋友都有一双带根绳的大手套,有根绳子可以把手套挂在脖子上,省得到处乱放最后找不到。那时候的手套实打实的厚,有的还是家里自己做的,总能遮挡住冷冬咬手的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棉手套,是很多人记忆里的取暖神器。
军 大 衣
没有空调的时代,就只能靠多穿几层衣服来过冬了。当年军大衣也是过冬的标配,保暖同时又陡生一种英武之气。再戴上一顶同色系的军帽,更是牛气得不行。
老上海过冬 吃喝篇
冷气逼人的冬季“囤积”脂肪很重要
何以过冬,唯有美食呀
分分钟把你的御寒能力提高十级
本帮肉皮汤
冬天里,一锅肉皮三鲜汤就是上海人全家福的味道,做梦也想要切!说到肉皮汤,上海人都会想到浦东三林塘,酥松绵软像海绵一样吸饱汤汁里厢的精华,口口相传的米道,一辈子不会忘记。
海棠糕
老上海点心中的“祖师爷”海棠糕,因形状像海棠花故得名。冬天吃一个热乎乎的刚出炉的海棠糕,又暖又甜到心间。
“金元宝”蛋饺
老底子上海宁会用肥猪肉、猪油渣润锅,将蛋液倒入锅中,转着锅烘起皮,放上剁好的肉馅,来回一折,金黄饱满的蛋饺就做成了。形似“元宝”的蛋饺有着“发财”的美意,十分讨彩头,上海人家年夜饭上必定少不了。
姆妈味道腌笃鲜
腌笃鲜,光听名字就能能脑补色香味俱全。鲜肉、咸肉、鲜笋、火腿,小火大火轮番煨制,满满的都是心意。咸香扑鼻的腌笃鲜,也是上海囡囡冬天里的思念。
八宝鸭猪油八宝饭
浓油赤酱本帮菜,每到年底,饭桌上总会有一道填满馅料甜腻甜腻的八宝鸭和八宝饭,也是年夜饭的当家花旦。“满腹经纶”隆重上桌,其他菜色黯然失色。带着新一年的企盼,甜甜蜜蜜。
炖 蹄 髈
上海人冬日的餐桌,当然少不了炖蹄髈!灶披间小火慢炖,氤氲着熟食的暖气里,还夹杂着冰糖的香味。全家人团团围坐,吃一只炖得烂而不化的蹄髈,幸福大抵如此。
弄堂飘香葱油饼
每当提起这三个字,阿拉便怀念不已,鼻尖仿佛就有四溢的葱香飘过。一只只乖乖躺在热油里滋滋作响,香味早已飘满整个弄堂。
崇明糕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沪语,“糕”皆同“高”,雾气缭绕的蒸屉掀开,香糯甜软的糕点里,也藏着上海人热腾腾的期盼。
烘 山 芋
大冬天里,围在烘烤山芋的炉子旁边,等热乎乎的山芋出炉,满意且知足,那份暖早已遍及全身!
糖炒栗子
上海的秋冬,在街边就可以看到,一口大锅在翻炒着热气腾腾的栗子。买上一小袋,然后迫不及待的打开一个,即使有些烫手。
梨糖膏
“卖梨膏糖咧”,还有多少上海人,能够在儿时记忆中,翻找出这一句抑扬顿挫的吆喝?小小一块梨膏糖,是药,也是糖,苦中带甜,甜中带甘,就像人生。
老上海过冬 玩乐篇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
天气再冷也不能阻挡他们贪玩的心
写完作业书本一丢
喊上几个小伙伴就出去撒欢儿了
堆雪人、打雪仗
下雪的日子绝对是上海冬天最快乐的时候。雪一停,约上三五好友到雪地乱打一通,冷不丁自己的脖领还会被小伙伴塞进一个雪团,即使弄得浑身湿漉漉也不罢休。
玩累了再一起动手堆个雪人。树枝当雪人的手,小盆小桶当成雪人的帽子,甚至把自己的围巾给雪人戴上,那时候的童真现在看来是那么的珍贵。
童年必玩游戏之斗鸡
冬天下课铃声一响,三五个同学就冲出教室开始玩“斗鸡”。双方单腿曲起用手扶牢便开始向对方“进攻”,直到一方曲起的那只脚落地或是摔倒。
“斗鸡”游戏赢了的哈哈大笑,玩输了的不甘示弱想要再次“一决高下”,那时候在路边玩着游戏吹着风,也算是运动取暖的一种方式了。
画 玻 璃
寒冬天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每天出现在阳台玻璃窗上的冰花。一层绚丽的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万花筒一般,引起人无限的遐想。
小囡最喜欢趴在窗户边对着玻璃哈几口热气,然后“尽情”描绘着自己的艺术世界。有时候还会拉朋友来一起欣赏自己的画作,满脸神气的样子也是可爱至极。
河上溜冰
小时候,在户外玩耍是从不考虑温度的。一旦河面结冰,可玩儿的东西更多了。不过现在连马路上的结冰都很少了,更别谈河堤里面了。
老上海过冬 生活篇
虽然冬天总给人一种
萧条肃穆的感觉
但其实生活中的小细节
也会让人幸福感爆棚
下棋孵太阳的闲适
记忆里的上海弄堂充满了冬天午后的静谧闲适。一盘棋、两张阳光下面磨得发亮的老藤椅,就能度过一下午的冬日休闲时光。
好天气晒被子的幸福感
寒冬里遇到天晴的时候,家里人总会张罗着把被子拿出去晒一晒。所以每个上海小囡的童年记忆里总有一双“残忍”的双手,无情地把暖暖的被子掀开,然后只好被迫起床!
曾经的“美妆”时代
一到天冷手脚就会特别的干,每次出门前都要做好防护措施。老上海的蛤蜊油绝对是冬天防皲裂的良品,还有小时候常用的郁美净,又滋润又好闻。
老上海还有很多品牌护肤品:比如被当国礼送的百雀羚、柔和的雅霜、清爽的宫灯杏仁霜……轻轻地抹在脸上一些,那一股香气弥漫了整个童年。
❄互 动 话 题❄
老上海宁的过冬方式
虽然简单,但却幸福
儿时的你是怎么过冬的呢?
閱讀更多 上海微資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