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庙子:“村社一体化”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春华秋实,新谷飘香。走进地处偏僻山区的青州市庙子镇,处处让人感受到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显神通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创业激情,青山绿水间生动演绎着“村社一体化、三资促三变”的精彩乐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庙子镇先行一步,着力实施“村社一体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定每个管区选择1个条件比较成熟的村作为示范引领,实现示范村集体经济新增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新增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全面消除“空壳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庙子镇以深化“三变”改革为导航,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本着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实际,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机制,全面释放激活村集体经济市场、要素、主体的政策红利,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科学发展之路。

“我村曾经是全镇挂号的‘空壳村’,一度班子涣散、集体空壳、群众埋怨。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了!”庙子镇圣峪口村党支部书记郭德军自豪地说。今年以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由村党支部发起组建成立了圣峪口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在管理合作社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位社员的切身利益。让村民在土地确权、继续享受种粮补贴的基础上,根据各户实情,分别以现金和资源(土地、房屋、树木等)入股参与。同时为了防止入股村民因股金悬殊过大造成贫富分化,合作社对社员入股资金进行设定,对入股上限和下限差额不超过10%,以保证让社员均衡受益。年底合作社利润按照55:25:15:5进行分红,55%作为参股人员分红,25%作为本村村民的人头股分红,15%留作合作社开发基金,5%上交村两委,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通过这种全民参与,户户入股的方式,为赋闲在家的村民提供劳动岗位,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底还可以从合作社拿到分红,让村民从之前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提高到每月保底2000元收入外加合作社年底分红,充分调动了老百姓工作的积极性。仅仅一年时间,圣峪口村华丽转身为镇、市党建示范村,潍坊市乡村旅游示范标杆村。

与此同时,庙子镇党委、政府按照“农超联合、农企联合”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积极与超市、企业等开展商贸对接,按照“对接订单”开展农产品种植和肉禽蛋类养殖,统一收购直供超市和企业,主动抢占超市、企业供货市场,形成新型供销联合体,既降低供销成本,提高鲜活的农产品质量,又充分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集体从中获得经济收入。孙家岭唐赛儿寨有机农产品产销合作社,所产出的有机小米等农产品全部被上海、青岛、东营等地的超市、大型企业认购,走出了订单农业的新路子。东张、北李、南富旺、黄鹿井、北崔崖、梨园店、窦家崖等在“村社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空白到年收入3到10万元不等。

如今的庙子镇,通过实施“村社一体化·三资促三变”,最大限度盘活合法可利用的“沉睡资本”,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广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体。全镇大部分村庄基本形成了“村村有经济项目、户户有致富产业、人人有增收渠道”的可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空壳村”加大积累、“薄弱村”加快跟进、“富裕村”加速做强。(通讯员 魏奉祯 王洪明 潘忠超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