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2018.12.7- 2019.3.10

上海博物館將舉辦《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這是內地首個董其昌大展。

選擇展出的地方也很有意義——上海,董其昌的故鄉。

董其昌代表了古代上海所創造的藝術高度。

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性,看的是他的影響力,時間是最重要的指標。我們可以把董其昌看成是一個蓄水池,中國文人畫前八百年的水都流進了這個池中,後來的水又都是從這個池中流出去的。

董其昌是第一位對中國繪畫歷史上的名家巨匠進行分宗,他以佛家禪宗喻畫,提出最著名的南北宗論。成為中國畫壇近300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當然圍繞南北宗論也帶來了很大的爭議,然而不管是同意還是反對,學習、創作、品鑑中國畫,都不可能漠視或繞開董其昌。

看董其昌的畫,就是追求一種光明感。從萬曆到崇禎,是明朝政治最黑暗的時期,大勢無可逆轉,身處其中的人該如何讓自己不焦慮、不絕望,過得開心,獨善其身。董其昌做到了。他活了81歲,是絕對的高齡;他寄情山水,吟詩繪畫,以藝術的活水來澆灌胸中的方田。

當下的我們是否也經歷著現實環境的種種不如意,也焦慮著,也迷茫著,甚至絕望著,也許看看董其昌的畫,會給你對於生活有了一種不一樣的解讀。

今天,介紹董其昌的《佘山遊境圖》軸,在介紹中,我會盡量減少使用諸如“筆致飄渺,深厚荒率”的古雅之詞,更多的是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來欣賞這副畫所可能帶來的美感。

期望當你真正站在這副畫面前的時候,是靜靜地、慢慢地欣賞,10分鐘、20分鐘甚至更久,而不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或是手機相機“咔嚓”、“咔嚓”拍完照就好了。

品畫和愛人一樣,遇見對的人和畫,可以一輩子都看不夠。

話不多說,先來看畫。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佘山遊境圖

先介紹一下董其昌的簡要生平,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曆十七年進士,歷世三朝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工書、善畫、能詩文,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

為什麼選擇介紹《佘山遊境圖》軸?

此畫成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董其昌時年72歲。董其昌作畫以仿古為主,在50歲以前,他從黃公望(元四家之一)入手學畫。在60歲以後,董其昌將宋元各家融會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幅畫是董其昌個人風格成熟後的作品。

佘山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是董其昌家鄉的山,分東佘山跟西佘山,畫中所提到的“頑仙廬”就在東佘山下。這副畫表現的是佘山境內湖光山色,去過佘山的朋友可以對比現實的佘山和畫家筆下的佘山,更能體會,山水畫和現實山水,文人心中山水和外在山水的區別。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我們先從這副畫自題看起,“丙寅四月,舟行龍華道中寫佘山遊境。先一日宿頑仙廬。十有四日識。思翁。”鈐“玄宰”印。

丙寅四月,也就是天啟六年的四月。

天啟年間,魏忠賢把持朝野,董其昌明哲保身,辭官退隱。據自題可知,四月之時,舟行至龍華鎮,此鎮位於今上海西南,鎮中有龍華寺,周圍遍植桃花,每遇桃花盛開之際,便有大批遊人至此賞花。此圖為董其昌行至龍華時,回想起前一日所遊歷的湖山佳境,興之所至,訴諸筆墨,以資玩味。

自題不僅看的是內容,更要看的是書法,對比書法的線條和畫中山水的線條。

文人畫,講所謂“書畫同源”,“書法入畫”。書法中用筆的點劃和繪畫中線條的長短曲直、剛柔虛實,往往具有一致性。

以畫中樹為例,董其昌說“畫樹之法,須專以轉折為主,每一動筆,便想轉折處,如寫字之於轉筆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所以你看到近景的這兩株松柏,樹幹虯曲,在勾繪輪廓線時董其昌不是一筆完成的,而是先用淡線描出,再加濃,需要凸或凹出來的地方再補筆,使得一根線出現了濃淡的變化。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為了表現墨分五色,董其昌沒有選擇大面積的渲染,而是選用了積墨法,一點點地,從淡到濃地積。例如,描繪遠處一排排樹的樹葉時,是由淡到濃一點點的往上添加的,使得樹葉呈現出很多層次。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在山的表現上也是如此,也不是由濃到淡渲染而成的,而是一點點地積上去的,水墨點染中含有凝練的筆法,體現出豐富的墨色層次。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他畫的山,多留有白色的山脊,石頭則多呈丫字形,稜角分明,表現出了石頭的立體感。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他的樹木多為空勾,即只畫樹的輪廓線,樹幹中間留白。

董其昌之所以用這樣的方法表現景物,目的是為了追求一種稚拙感,稚指稚氣,拙是笨拙。二者結合構成一種大巧若愚、渾然天成的美學境界。

正如《道德經》第四十五章所說,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董其昌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予最愛斯語”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出自莊子的《人間世》。

空虛的室內生出白光,善福就聚集於此。

這是董其昌最愛的一句話。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這也是我極為喜歡的一句話,我的一把扇子上就有請朋友題過此字。

“室”不是一間屋子,而是人的內心世界。

我們經常說,“這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的內心世界是崩潰的”。

然而每個人內心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是否有花有草有山有水,有房有樹,是否還住著一個人。

內心的世界是不是完完全全由現實世界來決定?

當我們曝露在現實的風吹日曬雨淋之中,累了,倦了,怕了,想找個地方安頓自己的心靈,我們是否會有一方容身之所,能讓心靈徹底放鬆,徜徉自在。

虛者,空空如也。

《道德經》第十六章說,致虛極,守靜篤。

如果人的內心世界被現實填塞得滿滿的,充斥慾望、焦慮、恐懼,那麼人的內在精神是無法感受到自由的,甚至是窒息壓抑的。

內心世界需要給心靈的放飛提供充分的空間,空間越大越空,精神才會越自由,精神越自由,內心的世界才會生出一片光明。

而董其昌的畫,就是他內在世界光明的折射。他提出了放光的思想,說作畫是“放一大光明”

他的字號思白、香光居士都與光有關。在他看來,他的山水畫就是要追求光明感,曉諭人心、醒悟心靈、安頓生命。所謂“一光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消萬年愁。”

「道德經故事」秒懂國畫:董其昌的“虛室生白”(送高清畫)

你總能從董其昌的畫中,看到一片天光浮動,物我合一的境界,《佘山遊境圖》雖自題,“舟行龍華道”,但舟在何處,人又在何處。遠處幾棟茅草屋,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似有人煙,又似空無一人,暗合了莊子《齊物論》中“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人在天地宇宙中,無我無物,唯有生命與之流動。看此畫靜氣襲人,卻有著生命的暗流湧動。

言有盡而意無窮,此文不可能涵蓋董其昌作品的所有特點。我只希望做一個謙卑的俗世小畫童,盡我的所能帶你去領略國畫之美,以及身為一名中國人是何等驕傲我們有如此光輝燦爛的藝術。

希望你能親臨董其昌的畫展,靜靜地,慢慢地感受董畫所帶來的那照亮心靈的一線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