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一个“轻薄子”因诗而死,后世圈粉无数,林黛玉曾为他痴狂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坛,有一位不起眼的诗人,他善写闺情诗,什么是闺情诗,就是以闺阁女孩的视角写诗。他叫刘希夷,字庭芝。刘希夷少时即以诗文出名,二十五岁即考中进士,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有的朋友读到这儿,可能会问,无非就是个进士而已,又不是状元,有啥了不起的?呵呵,若你知道唐诗科举考试考什么,和进士产生的难度,就明白小编所说的不是虚言啦。

初唐一个“轻薄子”因诗而死,后世圈粉无数,林黛玉曾为他痴狂

那么唐代科举考什么呢?唐代科举考试基本上分明经进士两科,明经是什么呢,明经考的就是背讼和默写的功夫,而进土考的才是诗l词歌赋,是需 要真才实学的,在这点上,很多朋友都有亲身体验,象背书,填空之类的, 只要稍加努力,考个高分是不成问题的,但真要考创作,估记也只能望题兴叹啦。尤其是诗词歌赋之类的,所创作的即要附合考官的心,又要是公认的好作品,无形中的难度又增加了一百倍,因此才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连当时的诗坛双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却双双名落孙山。其中难度,就可想而知啦,

初唐一个“轻薄子”因诗而死,后世圈粉无数,林黛玉曾为他痴狂

刘希夷二十五岁中进士,可谓是少年得意,原本有着美好的仕途在等着他呢,不过,这位准公务员却画风忽转,为人却非主流起来,他穿着华丽的衣服,弹着琵琶,沉溺在大坛大坛的美酒中,要说,似这般多才多艺酒量惊人的美少年,应当会成为另一个诗仙李太白的。但他却放着壮丽的山河,和谐的太平盛世不去歌颂,却要化作江南雨巷中的女孩写起闺情诗来,且诗意婉转哀苦。这为当时主流社会所不喜,很快就成了时人口中的轻薄子弟。因此二十五岁中进士的 他,一直到离世也没当上个一官半职的。

“世与我而相违”,使这位非主流就把所有热情和精力放在写诗上面,他甚至是在用生命去写诗,最终因诗而死,成为被人谋诗害命的第一人。而这个谋诗害命凶手就是他舅舅,当时的诗坛泰斗宋之问。宋之问读到刘希夷所写的《代悲白头翁》时,不禁拍案叫绝,特别是读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神仙之作时,就起了谋夺之心,要外甥将这句诗让给他。用整个生命去写诗的人,当然不肯答应 ,宋之问就在龙门道上派人用土囊把刘希夷压死,然后就将这首诗改了两个字,公然收入自已的诗集中。

使刘希夷丧命的这首《代悲白头翁》是初唐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特别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简直是神来之句,代表着初唐最高的艺术成就。因此,这个生前不为世人看重的轻薄子从盛唐开始,就 逐渐感染一代又一代少男少女之心。

初唐一个“轻薄子”因诗而死,后世圈粉无数,林黛玉曾为他痴狂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就成了他的超级粉丝,简直就为他的诗风所痴狂,那首著名的葬花吟,简直就成了刘希夷的影子,起句花谢花飞花满天,就如”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的翻写,而我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就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的续写,并且天衣无缝,简直如一人所作。

林黛玉与刘希夷的共同之处,除了对主流社会的背叛之外,就是一个”痴“字啦,她那”焚稿断痴情“,何妨不能看成是刘希夷真实心境的写照呢。

初唐一个“轻薄子”因诗而死,后世圈粉无数,林黛玉曾为他痴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