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不易”法則如何使兩個人的感情絕地逢生?

“不易”是易經三大法則之二,儘管萬物無常,沒有恆態,一切都在變化,但依然存在不變的東西,這個不變的就是自然的大規律,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唯“道”不能變,萬物依道而行。萬物的運動都在遵循宇宙自然的大規律下、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自然界的大規律到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的最高的“道”是恆定不變的。

《易經》的“不易”法則如何使兩個人的感情絕地逢生?

很多來諮詢我的人都是因為情感上陷入困境,也有不堪忍受失戀之痛,在人生的最低谷、最煎熬、最空虛無助的時候,他們想起還有我們這一撥人群存在的意義與合理性。有時我也會被他們的情緒、過於焦躁而喪失理智的疑問帶到“溝”裡去,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兩個人吵鬧過後急迫地追問我“我們這次會分嗎?我感覺這次我們真的要分了”。在無休止的輪迴戰中,其實每一次都是相似的,但每一次的痛苦從不會減輕。我告訴她不會分,過幾天你們又好了,因為一整年的運在這兒,跑不出這個範圍。可是這次最後卻分了,她來盤問我“你不是說會好的嗎?可是我們現在已經分了”。在我的邏輯裡面,分不代表永遠的分,合也不代表永遠的合,一切都看規律運行的變化。

我告訴她這只是你們中間分分合合的過程,只是你們感情路線上穿插的一段故事,之後你們還會合的,她自顧自的傷心去了。我意識到,人們大多對大局、局部的意識很淡薄,或者沒有這種認知。今年有今年的運勢,今年有今年的局勢,今年的運勢管著今年的每個小故事的發生發展,但是也管著今年整體的結果。而今年的運勢就相當於“不易”的總的法則,它是不會更改的。而今年發生哪怕無數次分手的鬧劇,而終歸最後還是會迴歸到那個最後的結果的呈現。到明年又有明年的規律,年年都在各自的路線上行走、運行。

而我每次也被生拉硬扯地拽進兩個人的故事裡面,非要為他們“一時”的戰績做個評判,我深知沒有實際意義,可是一般人們都不理解“不易”的宗旨,去判斷月內出現的“變易”,為這短暫的“變易”緊張兮兮,驚魂不定;鬧過後又破涕為笑,言歸於好後也嘲笑自己的執著,可是下一次她還會認真的痛苦。今年春光還在,不負春色,盡享老天賜予的感情恩澤。一年才剛過去四分之一還不到,今年結局還遠不能定調。後面的變數會有,但是變的花樣再多,這一年的總規則管著在,直到真正打破雙方同屬性的格局。如果屬於兩個人的天空依然蔚藍,沒有陰霾,空氣透明度及質量依然優良,鬧一下兩下沒關係,蔚藍的天空下總會發出更多的歡笑,生活的故事多點經歷也是好的。

《易經》的“不易”法則如何使兩個人的感情絕地逢生?

外在的狀態和表現不重要,內心的契合度才是兩個人是否長久的決定因素。“不易”就是本質和綱領不能變,在這個大前提下,小的細節怎麼變無所謂。

情感是人類最深厚也是最脆弱的生命命題,情感上處理不當,會影響身心靈的健康,甚至直接影響工作事業的成敗,所以單單情感上能真正理解“不易”的法則,並在實際的感情生活中應用“不易”思想來化解矛盾、迴避正面衝撞的風口,保留住兩個人情感的基礎,保全兩個人相處的溫和的氛圍,那麼就還有機會走進風和日麗、春風日暖的和諧當中,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就算兩個人分離多次,如果兩個人之間的本質沒變,土壤的養分就還能夠滋養兩個人情感的種子,情感的紐帶就不會斷裂,那麼也許經歷了一段時、空的阻隔,一旦有機會,兩個人就還會再度牽手、匯聚到一起。這樣的情況也不少,臺灣的林志玲和言承旭,阻隔了一步大運的漫長時期,又傳出了世紀複合,還有兩對香港影星不也這樣?

《易經》的“不易”法則如何使兩個人的感情絕地逢生?

這種“不易”的思維深植於心,我經常會教正飽受煎熬的夫妻、戀人,只要兩個人的價值觀(其實是三觀,其中價值觀最直接的影響著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和相處)一致,信念還在,那麼遇到很容易破壞感情的年份,就可以採取主動迴避的辦法,主動打破這種不利格局,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使兩個人之間的主軸和本質不發生改變。性狀不變,兩人的感情隨時還能“撿”起來。等到寒流襲過、大地回暖的時運,因為感情沒有變味,氛圍還在,機緣一來兩個人就還能找回愛的模樣。假如在惡劣的時段,兩個人就是死磕到底,不給感情留餘地,感情很容易發生性(性質)變,那可就很難有反轉的機會了。

“不易”法則,讓我想起一首歌裡唱的“把根留住”的另外一種內涵的詮釋,根就是我們的原則、就是我們的本性、是我們的發心、就是我們的初心,只要這個軸心沒有偏離,兩個人的幸福就還在那裡。那位鄰家小妹,正處在失戀的谷底,有沒有學習志玲姐姐的勇氣和智慧呢?

宇宙的法則也是這樣,無論現代高科技技術如何發達,無論現代化軍事打擊力量如何強大,無論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力如何深重,無論人類的思想如何超越時空,但是地球的引力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地球公轉自轉的規律任何時候都仍然依道而行,不會改變。人類的所有高科技行為、超現代思想都不可能超越地球引力的束縛,漂移到浩瀚的外太空去,人類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土地-地球上,生生不息,繁衍生息。無論人類怎麼作,反正地球只有一個,當生態環境作沒了,我們的後代子孫情何以堪,他們可以去往哪裡住呢?所以人類只能在地球、宇宙的運行規則下去展開合理的人類活動,保護屬於我們自己的綠色家園,地球只有一個,使命重大,勢在必行。

《易經》的“不易”法則如何使兩個人的感情絕地逢生?

正如一個人的命運,十年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十年會有一個分界嶺,大多數這個分界嶺是不太清晰的,只有到了人生真正逆轉的那步運勢,會有很明顯的上揚氣場出現,會很明顯的感知到,會很明顯的不一樣。再縮小到十年大環境的階段裡面,無論怎樣變,都在這十年的運勢範圍內運行,上下波動的曲線不會超出這步大運的上限和下限。就生命的運行規律來講,大運就是“不易”,而每一年的變化就是“變易”;就每個流年的規律來講,年運就是“不易”,而四季的變化就是“變易”,每月的變化就是“變易”。

如果說《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泉,老子的《道德經》就是對易經最深刻的詮釋。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一片混沌的時候,天地還沒有生成,“道”就存在了。老子說的“道”,就是宇宙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必須要接受這樣的規約,按照這樣的軌道,遵照這樣的方式,因為人類是離不開“道”的。“萬物恃之以生”,所有東西都是秉持這個道而產生的,道也是萬物運行離不開的法則。道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規律,能不能認知這個規律,是一個人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