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初心 为死者不惜赠送绝世宝剑的守信君子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做为君子修身养性的道德标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此五德做处世准则的名人逸事比比皆是。无论是季布"一诺千金"还是韩信的"一饭千金",都是对"人无信不立”奉为圭臬的行为典范。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恭信守礼,很有才华,吴王很喜欢他,想把王位传给他,季札避让不应,寿梦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但希望王位传弟不传子,最终"必致国于季札"。

后来,季札奉吴王之命出使北方,拜谒了徐国国君。涂国国君在接见季札时,看到了他的佩剑。春秋时吴国的铸剑技艺天下无两,季札所佩宝剑更是绝世不凡。徐国国君捧着宝剑赞赏不已,流露出极为喜爱之意。季札看出徐国国君的爱意,就打算把宝剑送给他作为两国友谊的纪念。但这是父王赐给自己的,作为吴国使节的一种身份象征,出使诸国見各诸侯一定得带着它,现在任务没完成,怎么能送人呢?季札没对徐国国君表示什么,但心里决定,返回时一定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告别徐国国君,季札先后到鲁国,齐国,郑国,卫国,晋国等地,返回经过徐国时,又去拜访徐国国君,想了却自己心愿,把宝剑送给他,却得知徐国国君已死。

季札极为悲痛,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完后,取下佩剑,挂在坟边的树木之上。随行人员说"徐国国君已死,还留宝剑做什么?”

季札说"当吋我内心已答应他,不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自己的允诺啊!"

季札并不曾当面给徐国国君允诺什么,只是有意奉送,却在徐国国君死后,把价值千金的宝剑依初心送出,挂剑立信,诚为为万世树立表率的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