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尽显英雄豪情的年代,其中不乏才思敏锐,智谋超群的不世之材。现代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一般说出很多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然而在这些能人异士之中,却有两个同样有盖世奇才的能人,却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而导致结局迥异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有时候老祖宗总结的道理,言简意赅却蕴含着千年万载的实践总结。就比如耳熟能详的四个字,木秀于林这个道理虽然人人都明白,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风摧之。可是却没有几人能真正的做到隐忍,更多的人是因为自身的一个优势就想到处显摆,并且处处占上风不断出风头。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可是风雨来袭之时,首先遭难的也是这类人。就像三国时期的杨修,我们在初中课本中就学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总结的就是他死的原因,这个人确实很有才干,通过几个历史典故就能看出他的卓越和才思超群。比如相府改门,绝妙好辞还有就是鸡肋的故事。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他还出自名门之后,效力于曹操的帐下,再加上他的聪明才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实可以助他平步青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是却也因为这些先决条件导致了他的恃才傲物,为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在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还是个办事得力的有用之人,为曹操办了几件非常出色的事情。这也使得他能得到曹操的信赖和赞赏,还公然在大家面前夸奖他的才干和优秀,还说他的智慧要远高于自己。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而正因为这些夸奖激发了杨修体内的傲慢。他本就自命不凡加上有了领导的绝对认可,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经常口无遮拦的大谈时事政治,然而因为年纪轻经验少,很多言论都让曹操非常的不满。

因为他的行为乖张言辞无度,曹操几次修书给他的父亲,希望能够对他严加管教不要目无君主不服管教,但是不知道杨父是否对他有无管束。可是他却没有一丝悔改的迹象,最后终于触碰了曹操的底线,下场就是惹来来了杀身之祸。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而另一位同样怀麒麟之才,而且同时效力于一个主子的司马懿,却是于他有着两种处事态度。司马懿最擅长的就是一个忍字。能忍受常人所无法承受的一切侮辱诽谤和打压,不在乎诸葛亮的女装羞辱,最终熬死了一代奇才。隐忍曹家父子的猜忌和试探,最终大奸似忠的熬死了曹操父子。

同样怀不世之才的两个人,一个被杀一个终老,其中道理很简单

最后在曹芳登基后,又抗住了曹爽弟兄的打压,称病让权不问朝政,但是手中的军权却牢牢的抓住,最后在曹氏兄弟放松警惕后,一举诛杀曹氏全族,为司马家拿下了天下,结束了三国,为晋朝的江山开创了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