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對比

1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李玩的弟弟拿著棍子打狗、打奶奶換來的是安慰、哄。“沒有人怪你,好了不要哭了”。

李玩瘋狂的找愛因斯坦,無意推到了爺爺,造成爺爺的受傷,換來的是爺爺的失望,父親的狠打與責罵。

2

你看,兩者明顯的區別對待僅僅是因為,年齡的差距。家長覺得孩子這麼大,應該懂事,應該感恩,應該知道親情比狗更重要!

可是,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被原諒還換來了安慰,為什麼大了就變成了責怪與狠打?你有告訴過孩子嗎?家長的做法如此的不一樣讓孩子本身就處於矛盾中,小時候是對的,長大了就變成了錯誤的?

3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李玩在愛因斯坦丟失的時候,情緒反應激烈,瘋狂的去找狗。家長可曾想過為什麼?

對家長來說那只是一條狗,可是對於李玩來說,那就像另一個自己!一直以來被家人忽視的自己!從來沒有人關注過感受的自己!一直被家人排斥在外的自己!

4

李玩知道自己有個弟弟,竟然是弟弟兩週歲生日的時候!而之前全家人選擇隱瞞,這是擔心李玩生氣?怕李玩不高興?

愛因斯坦丟失的時候,家人不曾去找過,認為一條狗而已。先給李玩買溜冰鞋,再告訴愛因斯坦丟了。這是在哄小孩子嗎?以為李玩還處於吃顆糖就會覺得甜的年紀嗎?

5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家長認為狗丟了就算了。不是什麼大事。從沒有關注一下,愛因斯坦對李玩意味著什麼!李玩對愛因斯坦丟失而家人的冷漠對待,又有什麼感受。

沒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在乎愛因斯坦,而是又自作主張帶回一條酷似愛因斯坦的狗,讓李玩接受。

把愛因斯坦帶入李玩的生活,不曾問過李玩的意見;弟弟的出生隱瞞兩年,不曾問過李玩的感受;帶回相似的狗,不曾問過李玩的想法;對李玩的承諾看展,最後沒有兌現,同樣沒有問過李玩的感受。

6

家長眼裡關心的只是不缺你吃,不缺你穿,我安排的路你照著走就對了。學習好,就是為我爭氣,我可以滿足你所有的願望,只有我能做到。

學習成績好,聽話,一切也都可以被原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成績,聽話成為了老師、家長衡量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

教育方式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中國式教育信奉的有很多信條:“孩子不打不成器”“樹不修叉就長不好”“一切以孩子的教育為主”等等。

下面咱來看看在教育孩子當中,家長常用的幾種方式:

1

把自己年輕時未實現的願望加到孩子身上。“你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怎樣怎樣”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和教育方式下,心理壓力會更大,越想做好,越做不好。再加上達不到家長期望的時候,家長失望的話語,失望的表情。會強化孩子的“我不行”的信念。

2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指責,也就是我們平常最常用的方式——“吵”“吼”。

“你說你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你磨蹭什麼呢,不趕緊寫作業”“你看看你......”這些話語,家長們很熟悉吧?可能事情過去了,我們說過什麼自己都忘記了。可是,這些話語的對孩子的傷害真的是毀滅性的。

看看上面的話,有教孩子怎麼解決問題嗎?全部都是家長髮洩情緒的話語!孩子是受氣包還是你的出氣筒?

3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對比孩子的缺點。

“你看那誰誰,天天都不用家人催,作業都寫完了”“你看人家誰誰,學習那麼好,你看看你”“你咋這麼笨呢,你看那誰誰那麼聰明,你們一個老師,你咋就不會”。

家長們,這些話也很熟悉吧。我知道,你們說這些話的初衷,是想讓孩子有個奔頭,更優秀。可是你們想過嗎?

對於孩子來講,你們是他最重要的人,他想從你們那裡得到認可卻從來都得不到,那該多傷心,他又怎麼會有動力?

4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打罵,孩子稍有不聽話,成績不理想,就棍棒相加。

打的結果,一是孩子怕你,二是叛逆,什麼都跟你對著幹,長大以後,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同樣會是拳頭。

每打一次孩子,就讓孩子離你遠一分。甚至對你產生怨恨。

前段時間,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把母親捅了二十多刀,母親死後他還很冷靜,表現得很漠然。

這種打罵的方式改變不了孩子,能讓孩子改變的只有真誠的愛。

李玩的成績是每個家長樂於看到的,可是,可不可以不要用如此殘忍的方式。

1

在愛因斯坦丟失時,家長如果積極的去尋找。真誠的像李玩道歉。我相信,她不會反應如此的激烈。因為她能看到家人的真誠與關愛。

家長們,有時候對孩子認錯,真的不會讓你們沒有威嚴,而會換來孩子的尊重,孩子會覺得你有擔當。

2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對於弟弟,李玩所有的家人隱瞞了兩年。作為李玩會是什麼樣的感受?你們的這種做法,有把她當做家人嗎?

現在很多家都有了二胎。當二胎出生以後,對大的忽視,冷落,卻還要求他喜歡弟弟或者妹妹。你們有考慮過大的感受?從前你們所有人的重心都在他身上,有了弟弟妹妹,這些關愛沒有了,還多了很多的責怪與要求,而這一切他只有接受。

3

帶回一條酷似愛因斯坦的狗,這種做法真的是不可取。李玩要的從來不是一條狗,而是家人的關愛、關注與尊重。可是這些她一直沒有得到。

父親的關愛也只是出現在,她成績好的時候。關注的也只是她的成績。

雙姐有話說

“中國式教育”——聽話、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

我們沒有學習過如何做父母,就已經做了父母;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就已經教育了孩子。

戰場上,從來沒有不經過訓練就上戰場的兵。可是作為父母,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學習,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這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

你愛你的孩子,但不要讓你的孩子因為你所謂的“愛”而傷痕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