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海洋衛星事業跨越發展

■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全國海洋工作會議提出,“十三五”時期,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海洋事業發展形成新動力、新格局、新途徑、新空間和新成效。夯實經濟富海、依法治海、生態管海、維權護海和能力強海五大體系,實施“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智慧海洋、雪龍探極、蛟龍探海”六項重點工程,奮力開創海洋強國建設新局面。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及時召開會議,傳達全國海洋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回顧了“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成績,部署安排了“十三五”和2016年衛星中心的工作任務。明確在“十三五”時期,要以“一個核心,兩個穩定,三個轉型”為工作思路,推動海洋衛星事業跨越發展,為海洋事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一個核心”即以推進海洋衛星發展為核心。作為海洋空基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衛星具有對海洋監測全天時、全天候、大面積、高頻次和長期、連續、同步、快速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必須加快海洋衛星事業發展,確保在軌衛星數量和質量,為海洋業務化工作提供穩定、連續、全球、多元的空基數據源。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在繼承海洋一號、海洋二號、高分三號和中法海洋等衛星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光學和微波觀測技術,建設海洋水色、海洋動力衛星星座,發展海洋監視監測衛星,不斷提高海洋觀測衛星綜合觀測能力。規劃批覆在2025年以前,將研製發展15顆海洋觀測衛星,以及2顆海陸觀測SAR衛星。《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發佈,明確了海洋衛星事業的發展目標,確定了海洋衛星及地面應用系統的發展格局。為此,“十三五”期間,衛星中心將在有關部門指導下,根據規劃積極推動後續海洋衛星立項發射工作,完善和健全海洋衛星發展體系,全面推進海洋系列衛星發展進程。

“兩個穩定”即保持海洋衛星在軌運行連續穩定,保持地面應用系統業務化運行連續穩定。地面應用系統是海洋衛星工程五大系統之一,也是海洋衛星發揮效益的關鍵。因此,保持海洋衛星及地面應用系統業務化穩定運行,才能為海洋衛星應用工作提供連續穩定的數據源。“十三五”期間,衛星中心一方面將與衛星載荷研製單位、衛星測控單位保持密切聯繫,加強在軌衛星狀態監視和測控工作,確保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另一方面,全面推進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建設,新建北京地面接收站,擴建海南、牡丹江地面接收站,做好“雪龍”船載天線移動接收,論證及開展極地建站和境外建站工作,實現海洋衛星地面接收全球佈局,進一步提高海洋衛星數據時效性,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海洋監測工作提供服務保障。

“三個轉型”即應用工作向業務化、定量化、多元化、全球化轉型,科研工作向創新性、前瞻性、基礎性、機理性轉型,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轉型。“十三五”期間,在應用工作方面,衛星中心將進一步做好海洋衛星應用業務化和衛星海洋遙感業務化應用工作,加強海洋衛星遙感在我國海洋管理、監測、預報及相關工作中的應用,切實發揮海洋衛星對海洋業務工作應有的支撐作用;在科研工作方面,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規範科研管理機制,加強項目經費管理,積極推進中心承擔的國家及海洋專項工作,做好在研專項的進度和質量管理,充分發揮好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遙感專業委員會等平臺的作用,加強空間海洋遙感新載荷探測機理、工程總體論證等新技術的研究,推動中心科研工作轉型升級;在管理工作方面,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建立有利於中心優化資源配置和高效運行的管理機制,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完成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統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強化協同意識,創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能,確保衛星中心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十三五”時期將是海洋衛星事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衛星中心將在國家海洋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抓住機遇,攻堅克難,推動海洋衛星事業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力爭到“十三五”末,健全海洋系列衛星體系,在軌海洋衛星達到6顆以上;地面接收系統全球佈局,滿足海洋衛星業務化運行要求;基礎能力建設更加完善,業務支撐能力全面提升;衛星綜合應用服務高效,衛星數據產品質量可靠;提高遙感業務化應用水平,滿足海洋主體業務發展需求;推進科研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人員編制上突破發展,管理體制上改革創新,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家級業務中心,努力開創海洋衛星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