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很早就认识卢绾和张耳

刘邦出生之后,有一个人可能与他交集很多,这个人叫卢绾,据说还是刘邦家的邻居。两个人在同一天出生,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还得到了乡民的祝贺。卢绾家看样子有钱,接受的教育也不错。后来也跟着刘邦,说是从沛县起事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刘邦做汉中王的时候给他的官是太仆,后来做到太尉,封了侯,封了王,就是燕王。最后是投降了匈奴。

按《史记》的相关记载,这两个从小就因为既是同乡邻里,又有关联(同日生,卢绾还有个亲戚跟刘邦的老爹关系好)。从小就一块儿读书学习,一块儿玩。而刘邦年轻的时候因为经常惹是生非招官司,东躲西藏,卢绾也常常追随他。还有记载说得更具体,说是这两个在一起读书是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

这两个从小认识看样子不会有问题。卢绾读过书看样子也没有问题。甚至说这两个在刘邦起兵前就有关联我估计也不会有问题。但要说这两个一块儿读书之类的肯定是胡说。因为刘邦没有读过书,不识字是可以多方印证的。这两个的关系我估计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一个能混社会、很有点痞子气的,两个有交集,一定是一个能出钱,一个能玩。两个就这么好上了。至于追随的说法,大约真实的情况是刘邦老是需要这个有钱的主儿的接济和帮助。

刘邦没文化,但不能说他也没有野心没有理想。不爱做什么营生,也就是他老爹说的老大的时候还“无赖”,没有赖以生存的手艺和产业。但那大约是因为他想干一番事业。这可以从他原本想要投靠信陵君而实际投靠张耳这件事儿得到印证——

张耳应该是刘邦的第一个恩人。张耳也正因为在刘邦还年轻的的时候就认识和收留过接纳过他而最终受益颇多——自己做过赵王,儿子张敖做了赵王,还做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的女婿。甚至刘邦的儿子刘长都是都是在赵王府种下的种。

刘邦当时崇拜的人应该是戰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公子魏无忌。他原本想要投靠的也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公子。可惜的是他这个想法还没有变成现实,无忌同志就死翘翘了。但他那一趟也不能算全无收获,他找到了魏大公子的一个有名的门客张耳。张耳当时做魏国外黄县县令,因为娶了有钱的寡妇所以做官也很容易,在那个时代,有钱开路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张耳很快就靠着老婆家的资源和自己的才华成了当地的名人,成了外黄县的县令。做了县令风格还跟老东家魏无忌一个样,也喜欢招揽门客。刘邦自然也就以门客的身份交了张耳这个朋友——按史记的相关记载,刘邦曾经多次拜访张耳,两个人相处多大数月之久,并因此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当然以阿岔看实际的情况应该是刘邦到张耳那里是想混个事情做,但看样子张耳虽然也学着魏无忌喜欢给自己身边养一些门客闲人以备用,他对于刘邦并不满意,而只是以来的都是客都是朋友的态度热情招待,客气欢送而已。不然,刘邦去了多次也不会找不到什么差事。但对刘邦来说,这毕竟是一种资本,一种至少可以在沛县老家向那些年轻人炫耀的资本——老子是有大志向的人,老子是有名流朋友的人。

可惜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延续多久就被迫结束——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不久,张耳以及他的好朋友陈馀因为有“名士”的名头而被通缉,而逃亡了。刘邦原本是要靠这棵大树的,现在大树就那么倒了。他也只好收了心。

理想野心暂时放下。生活还要继续。那干什么呢?

书读不了,手艺没有,做生意没兴趣,家里的活儿不想干。那干什么?刘邦的选择是做公务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