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師考編高頻考點新課程知識部分(一)

1.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 8 次課程改革。其改革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⑴醞釀準備階段:1999 年-2001 年 6 月,制定了 18 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 個學科計 49 種教科書

⑵試點階段:2001 年 9 月,38 個試驗區,高中 2003 年秋進入

⑶全面推廣階段:2004 年與 2005 年全面展開

2.新課程的特點歸納為六個創新之處:

⑴課程目標的創新,每門學科的目標至少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⑵課程結構的創新,強調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

⑶課程標準的創新,用課程標準取代過去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⑷教學的創新,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關注體驗性教學,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⑸課程評價的創新,提出了發展性的評價觀,側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教師的成長;

⑹課程管理的創新,強調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3.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

4.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⑴倡導全人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處理好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克服課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承與技能訓練的傾向。

⑵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發展,尊

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具體性。

⑶體現新時代的價值觀。新課程的基本價值觀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5.新課程的內容選擇:淡化“雙基”,精選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改變目前課程內容繁、難、多、舊的現象。

新課程改革方案明確了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低年級綜合、高年級分科)、均衡性(多種類型的課程與多種與現實社會生活及學生自身生活密切聯繫的科目)、選擇性(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三個原則。

6.新課程的結構有了調整:

⑴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高中課程設置應體現層次性、多樣性、選擇性;

⑵逐步走向課程綜合化。一是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二是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⑶適當減少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佔的比重,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並行的類型結構。

7.新課程的教學策略:

⑴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

⑵教學過程中是師生交往、持續發展的過程

⑶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程教學運行體系

⑷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

8.新課程從“文本課程”走向“體驗課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與互惠性。

9.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過去的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10. 新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求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要以促進發展為核心,發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導向、反饋、激勵等功能。要求評價內容標準要體現多樣化、多維化。

2019安徽教師考編高頻考點新課程知識部分(一)

淮南師出教育溫馨提示:考編時間越來越近了,您都複習好了嗎?這些資料你都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