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農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隊趕到空手而歸,大罵墓主不要臉

導讀:在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市西郊,有一個名叫郎碧村的小山村,據村民說,唐朝末年割據一方的吳越王錢鏐的原配夫人戴王妃,就出生在這裡。在村子的旁邊有一座小山包,當地百姓都稱呼它為“將軍山”,相傳山上埋葬了一位古代的大將軍。

杭州農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隊趕到空手而歸,大罵墓主不要臉

五年前的一個夏天,郎碧村的幾位村民在將軍山腳下修建房屋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個大深洞,露出很多青磚,村委會得知消息後,懷疑是挖到了地下的古墓,於是立刻上報了文物部門。杭州市考古隊趕到現場後,發現此處背靠將軍山,前面一條小溪蜿蜒流過,俯瞰東南地勢開闊,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由此推斷山下必有大墓。

村民挖出大洞的地方,在一個大土丘的側面,考古隊經過觀察認為大土丘不是天然的,應該是一座大墓的封土。經過挖掘,考古隊果然發現大土丘是由一層層熟土夯築而成,並且每層顏色都不相同。專家介紹說,這種封土形制在江南並不多見,帶有典型的宋元古墓特點。

杭州農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隊趕到空手而歸,大罵墓主不要臉

清理完一層層的封土之後,大墓的正前方出現了一個長25米,寬7米的超大祭祀臺,上面鋪滿鵝卵石,在平臺的四周還分佈有排水溝。見到如此奇特、大規模的墓葬形制,考古隊興奮異常。專家介紹說,S形的暗溝可以排出墓室前的積水,這樣的設計在江南宋元墓中還是第一次發現,堪稱江南第一墓葬。

墓室雙室並列,青磚砌築。墓室前為石條封門,石條兩側以夯土加固,石條內為磚砌封門和墓室。如此規模的大型墓葬,勢必招來盜墓賊的覬覦,果然在進入墓室之後,考古隊員發現了3個盜洞,其中一個直接挖穿了墓頂進入墓室,其它兩個也都挖通了墓葬前室。經過三次盜掘之後,墓內文物所剩無幾,考古隊只找到了幾十枚銅錢,基本是空手而歸。

杭州農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隊趕到空手而歸,大罵墓主不要臉

不過幸運的是,盜墓賊雖然拿走了陪葬的金銀珠寶,卻將最具歷史價值的墓誌留在了墓室內。在墓中考古隊員先後發現兩塊墓誌,通過對墓誌銘的解讀,最終確定墓主人是南宋末年的臨安知府洪起畏,這座大墓是他與妻子的合葬墓。

《宋史》中對洪起畏的記載非常少,並沒有單獨列傳,基本都是在別人的傳記中提到此人。《宋史·賈似道傳》裡曾提到:“知臨安府洪起畏請行類田,似道主其說。”由此推斷,在南宋末年洪起畏擔任臨安知府,並深得奸臣賈似道重用。

杭州農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隊趕到空手而歸,大罵墓主不要臉

而這次出土的墓誌銘,正好可以補充史料記載的缺失。在墓誌銘中記載:南宋末年,洪起畏被朝廷任命為“奉議郎新差知處州軍州兼管內勸農營田事”,出任鎮江知府,負責抵抗元朝大軍渡過長江。

在前往鎮江任職前,為了表達誓死抵抗元軍的決心,洪起畏寫了一封遺書:“家在臨安,職守京口。北騎若來,有死不走。”張貼在臨安府各個地方,以表示他與鎮江共存亡的決心。可當南宋傾盡全國之力,在丁家洲最後與元軍決戰失敗之後,作為江南門戶的鎮江知府洪起畏卻選擇了棄城逃跑。

杭州農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隊趕到空手而歸,大罵墓主不要臉

在墓誌銘中,洪起畏還在為自己的臨陣脫逃找藉口,說棄城逃跑是不想當俘虜,不想投降。南宋滅亡之後,洪起畏跑回了臨安老家,從此隱居不出,一直活到了至元三十一年(1294)。瞭解完洪起畏的生平事蹟之後,在場的考古隊員一致認為洪起畏太不要臉,出征前還信誓旦旦的說與城共存亡,結果敵人還沒來他就棄城而逃,難怪宋朝最終被元軍滅掉。

雖然洪起畏的人品值得商榷,但他的墓葬還是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尤其是墓誌銘中對於丁家洲之役、賈似道被貶等歷史事件的記載,還原了丁家洲慘敗的歷史,對飽受爭議的宋元之戰進行了史料的補充,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參考文獻:《臨安南宋墓考古發掘報告》、《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