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一古墓,墓主身份顯赫,朱元璋親自改名,跟隨徐達打天下

導讀:1368年,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稱帝建國,以應天府(南京)為首都,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從而開啟了276年大明王朝的序幕。從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作為明朝首都一共持續了50多年。在此期間,包括朱元璋在內的,無數明朝的開國功臣死後葬在了南京周圍的風水寶地中。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親自選定鐘山為帝陵所在,而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則“賜葬鐘山之陰”,讓他們死後繼續為自己守衛陵墓。近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在鐘山(紫金山)周圍發現了數座明朝開國功臣墓,包括徐達、李文忠、常遇春等人的陵墓。

南京挖出一古墓,墓主身份顯赫,朱元璋親自改名,跟隨徐達打天下

除了鐘山之陰,南京的雨花臺地區也是明朝功臣墓葬聚集的地方。截止到現在,在雨花臺地區,考古隊已經先後發現了明代大將李傑墓、明代開國功臣鄧愈墓、明開國大將俞通海家族墓、明代平羌將軍宋晟墓等。近日,在雨花臺周圍的一處鬧市區,考古隊又有了新的發現……

在雨花臺鬱金香路與共青團路的交界處,很早之前就有一座小山包,雖然考古隊曾懷疑下面是一座古墓,但處於保護墓地並沒有進行挖掘。前些日子,當地施工隊在此地施工時,意外挖出了一座長9米,寬5.5米的大型磚室墓,由此揭開了這座大墓的神秘面紗。

南京挖出一古墓,墓主身份顯赫,朱元璋親自改名,跟隨徐達打天下

考古隊趕到現場之後,立刻被散落一地的墓磚所吸引,根據清理他們發現,整座大墓全部由長40釐米、寬15釐米的大青磚建造,在這些磚上都有文字記錄著燒造的情況,與當年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的城磚一模一樣,由此考古專家推斷,墓主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在對墓室進行清理時,考古人員發現了兩個盜洞,其中一個直接進入了主墓室,並且將墓中的隨葬品一掃而空,考古隊員只在淤泥中清理出了少量的瓷器碎片和木頭碎片,並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文物。通過對盜洞的研究,專家推斷,盜墓行為應該發生在數百年前的明朝中期,距離墓主人下葬的時間不長,不排除監守自盜的嫌疑。

南京挖出一古墓,墓主身份顯赫,朱元璋親自改名,跟隨徐達打天下

那麼這座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呢?由於墓室中並沒有出土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文物,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考古人員,直到他們在清理前室靠近封門的淤泥時,才有了新的發現,一塊保存完好的墓誌銘。

根據墓誌上的記載,墓主人名叫寧正,官居正一品,是明代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明史·寧正傳》記載,此人是鳳陽壽州人,早年父母雙亡,被韋德成收為養子,改名韋正。韋德成投奔朱元璋的起義軍之後,韋正也一同加入了朱元璋的起義軍。後來韋德成戰死,韋正接管了他的軍隊,開始跟隨徐達南征北戰,先後參加北伐,攻佔元大都等戰役,立刻無數戰功。

南京挖出一古墓,墓主身份顯赫,朱元璋親自改名,跟隨徐達打天下

公元1377年,朱元璋親自下旨,為韋正恢復原來的姓氏,改名寧正。此後寧正官運亨通,一路升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是正經的一品武將,死後賜葬雨花臺功臣墓區。

考古專家介紹,寧正墓及墓誌銘的發現,填補了史料中的空白,對於研究明朝初年功臣墓以及喪葬制度都有很大的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南京雨花臺明墓考古發掘報告》、《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