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开着上帝视角打二战,日德有赢的机会吗?

如果让你开着上帝视角打二战,日德有赢的机会吗?

Staged battle, liberation of Cheb by the US Army

二战的早期,轴心国的攻势一度势如破竹,让很多人一度觉得日德不可战胜。

但是其实日后复盘来看,日德意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太大了,无论从人口,资源,军事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和同盟国之间有质的差距。日德一时的军事胜利反而是偶然,如果没有军事胜利日德早就被盟军用综合国力活活砸死了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下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感受一下。

如果让你开着上帝视角打二战,日德有赢的机会吗?

今天重演伊利湖

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意味着恐怖的战争潜力。

从军工生产来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

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疯狂生产,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

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如果让你开着上帝视角打二战,日德有赢的机会吗?

今天重演伊利湖

单单一个美国的战争潜力就是日德意加起来都比不过的,再加上盟军的其它国家,可以说,双方的差距是任何战略战术都抹不平的。

而且当时日德的狼子野心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只要美国人不傻,无论有没有珍珠港事件都肯定会介入二战。

事后理性分析来看,其实轴心国的胜率极低,只要美国参战轴心国基本必败无疑。

那么从纯军事角度来看,日德真的从理论上都毫无机会了吗?

还真不是,

如果真开了上帝视角打仗的话,日德还真有唯一的一次机会能获胜。

而获胜的关键就是打败苏联。

如果让你开着上帝视角打二战,日德有赢的机会吗?

身份不明的战斗群装扮成二战苏联

德国获胜的唯一机会,就是在1941夏季到1943年夏季的两年时间里打败苏联,并在1944年春天之前把大部分陆军调至西线,防御英美的入侵。相比苏德战场的决定性,大不列颠的空战胜负其实并不影响大局,双方基本形成僵持,就算德国赢了也不过惨胜而已。哪怕能拿下英伦三岛也不能改变什么。

关键在于亚欧大陆的控制权!我们知道登陆作战是极难的,即使在盟军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诺曼底登陆都打的艰难无比,如果面对的是德军全力的防守,有理由相信美英很难在欧洲拿下登陆点,这样轴心国就有能力和美国英国形成僵持。

这就要求德国在1941夏季到1943年夏季的两年时间里打败苏联,因为再早的话德国没办法打苏联,再晚的话美国的战争潜力全部兑现完毕,德国就要担心后背不稳了。

而日本方面必须做好三点,首先是摁住猪脑子的年轻将官,别让他们各种下克上军事冒险。第二要尽可能的拖延美国参战的步伐,第三,要拖住苏联远东的精锐部队,协助德国人拿下苏联。

如果让你开着上帝视角打二战,日德有赢的机会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帝国-英国军队-伦敦-1939年

不过即使在最优的策略中,日德最多也不过是基本控制亚欧大陆。

按照当时美国的战争潜力,以及独特的地理区位,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日德怎么打美国本土。

所以对轴心国来说最多最多就是打成了世界版本的三国演义,考虑到法西斯主义的致命缺陷,这个时候两个法西斯国家差不多已经要自爆了。

法西斯主义本身处在了完全邪恶的立场上,这决定了就算他们能够拿到一时的军事胜利也注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注定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唯一的问题不过是时间的先后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