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當官失敗的原因:個性獨立,當不了能幹的奴才

李白當官失敗的原因:個性獨立,當不了能幹的奴才

眾所周知李白是一個文人,當時的他可謂是名滿天下,但最後怎麼會落得窮途末路,沿門托缽的地步呢?在中國古代史上,如何判斷以謳歌人的成功與否呢?最直接的答案就是看你做沒做官,做了多大的官,即便想李白這樣才高八斗的大詩人,如果他不能在官場佔據一個位置,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到頭來也只會是一個卑微的人物,李白的一生就是如此。

李白當官失敗的原因:個性獨立,當不了能幹的奴才

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謀求一個官職是每一個文人所最本能的衝動,李白自然也不會例外。唐開元十三年,二十五歲的李白順江而下,開始了自己尋求做官的生涯。此時的大唐王朝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整個國家十分的富強,籠罩在了一片金色的光輝之中,而皇帝李隆基也發文昭告天下,歡迎各位有識之士來朝廷做官,顯示自己求賢若渴的情懷。李白此時才華橫溢意氣風發,可在他站在船頭,幻想自己將會如何一展身手,實現自己報負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直到自己生命的最終時刻,他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

李白當官失敗的原因:個性獨立,當不了能幹的奴才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的,其實李白的悲劇早在他出川之時就已經被註定了。李白天性浪漫灑脫,同時也狂放傲岸,而此時的官場需要的那種謹慎小心,順從謙卑的風格與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朝廷的求賢若渴是真的,但本質上需要的是一位能幹的奴才,絕不是李白這種個性鮮明的人。

於是哪怕是李白這種獨步千古的人,也最終難逃窮困潦倒的命運,我們可以說率真的天性成就了李白,同時也耽誤了李白,而人生恰恰也是如此,有很多難以解開的雙重性在裡面,每個人都逃脫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