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化之力拔思想“窮根” ——穰東鎮文化扶貧工作紀實

借文化之力拔思想“窮根” ——穰東鎮文化扶貧工作紀實

“開展‘脫貧立志·爭創五星’,深化志智雙扶”“勤勞可致富,扶貧來幫助”……近日,走在穰東鎮大街小巷,脫貧攻堅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在該鎮張拔莊村、泰山村、小寨村等村莊,文化牆上的彩色噴繪內容讓人耳目一新,雪白的牆壁,彩色的噴繪,不僅扮靚了村莊,更是用文化充實扶貧內涵,提升群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養。

近年來,穰東鎮用足“繡花”功夫,凝聚全鎮力量,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一系列扶貧措施,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尤其在文化扶貧方面,堅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提升群眾的精氣神兒。

營造宣傳氛圍激發內生動力

“每天走出家門,看到文化牆上‘加油幹,奔小康’的標語,我都覺得有一股勁在時刻提醒自己,我不僅要脫貧,還要走上致富路。”小寨村貧困戶李琴告訴記者。

李琴今年42歲,丈夫因病去世,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生活,在丈夫剛去世的一段時間,李琴一度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後來在鎮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多次走訪安撫下,她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積極參加了巧媳婦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於2018年底成功脫貧。

“在當前精準扶貧的關鍵時期,我們從文化扶貧入手,向貧困戶推廣新文化、新知識、新理念,逐漸提高貧困群眾的文化素質,達到文化富民的效果。”該鎮黨委副書記李曉東說道。

據瞭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鎮在全鎮範圍內懸掛扶貧宣傳橫幅400多條,在集鎮和各村醒目位置刷寫牆體標語40多條,製作宣傳版面40多個;出動2輛宣傳車巡迴播放宣傳扶貧政策;每村至少設立5塊扶貧政策宣傳欄;發放脫貧攻堅宣傳彩頁18000餘份。

“農家書屋”成為農民的精神樂園

少兒類、科技類、綜合類、文化類,一個個書櫃,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書本,有人站在書櫃前挑選書本,有人則趴在書桌前認真閱讀……這是記者在該鎮泰山村村部農家書屋看到的一幕。

王志恩是泰山村人,2016年到戶增收扶貧項目給他發了三隻羊,由於缺乏養殖技術,養羊發展受到阻礙。在駐村工作隊的推薦下,他來到農家書屋,找到了相關養殖書籍,並認真學習,現在養殖技術不斷提高。

走訪中,張拔莊村的村支部書記劉峰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魚塘裡養的泥鰍突然發生了爛尾爛鰓的現象,他很是著急,在朋友的提醒下,他來到村部電子閱覽室裡,在網上找到了答案,隨後購買了藥物治好了泥鰍的爛尾爛鰓病。

“農家書屋是一所滋潤鄉村文明的好學校,它為村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化、科技、文明的窗戶。”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於高翔說。

目前,該鎮已建農家書屋16個,村民借書、還書都要登記歸檔,並制定了合理的借閱時間,有效地解決了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

文化活動讓村民“動”起來

“我喜歡跳舞,跳舞不僅沒有讓我感到累,反而覺得身心舒暢,我已經堅持三個月了,感覺自己年輕了不少。”採訪中,村民李萌告訴記者。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群舞蹈愛好者在穰東鎮街東頭的文化廣場翩翩起舞,跳舞的有年輕的婦女、有中年大媽、還有少數大爺,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微笑。

鎮西村黨支部書記介紹說,自鎮上的文化廣場建成後,鎮上人們都有了活動的場所,打籃球、打乒乓球鍛鍊身體的人越來越來,舞蹈隊就有好幾個,人們也不像以前沒事都去茶館裡打麻將、鬥地主。目前,該鎮已實現了文化廣場全覆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寬裕,廣場文化活動日益成為新農村建設中最活躍的娛樂方式,在充實地方文化內涵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該鎮相關負責人說。

在此基礎上,該鎮開展的“志智雙扶·爭創五星”活動,讓典型成為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和“引路人”,並充分發揮鄉村鑼鼓隊的宣傳作用,編排脫貧光榮的節目,在全鎮範圍巡迴演出,營造扶貧光榮、脫貧光榮的氛圍。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必須堅持文化脫貧和物質脫貧互助共推,統籌推進,築牢農村文化之基,充分挖掘和盤活鄉土文化資源,讓貧困群眾由衷產生文化獲得感和精神充實感,這也是脫貧攻堅工作中文化扶貧的責任與擔當。”該鎮黨委書記萬洪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