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裡如何做一根不容易被割的韭菜

有人想聽我聊羅胖的跨年演講,他演講太長了,我沒聽完。我給你聊他演講中一個小段子。

為什麼我選擇這個小段子呢,就像經常有讀者在後臺留言,問要讀什麼書,學什麼東西。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你看過一百本書,和你看懂了一百本書,這是兩碼事。

我聊了一個電視劇,新三國裡面劉備託孤的片段,對於同一段臺詞,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到不同的程度。

新的一年裡如何做一根不容易被割的韭菜

所以學習,思考這件事,就像甲午海戰裡日軍指揮官伊東佑亨說的那句話: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看過再多書,都不如看懂一本書。

羅胖在他的演講開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過去的一年裡,飲食行業紛紛上市,而且估值不低,是因為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

因為在過去,餐飲企業都是收現金,容易作假。而移動支付導致了餐飲企業的銷售額變得可信,每筆帳都可以追溯來源。

所以,就有資本願意介入這個市場。

那麼移動支付的興起又是因為什麼呢?

是因為4G網絡的興起和普及,手機網速快了,智能機普及了。人們才有可能隨時隨地的用手機去支付。

你從這個結論往前追溯是很容易的,但你反過來想要預測未來,就很難了。

比如一個餐飲店老闆,在當初4G技術出現重大發展的時候,他會不會意識到這和自己的企業發展有直接關聯呢?

當然做不到。

好。我們就講這個小故事。

他為什麼做不到?

如果我們把4G技術看作是A,那麼這個A可能會影響到的方面也許有100個。

我們把它們分別標註為B1,B2,... ,一直到B100。

其中,移動支付的興起我們把它看作是B50吧。

同樣,移動支付這個B50,能夠影響到的方面同樣也許有100個,我們把它們分別標註為C1,C2,...,一直到C100。

其中餐飲被資本看重,得以上市我們看作是C50吧。

你從C50,向上追溯到B50,再追溯到A是很容易的。這就像我問你爸爸是誰,你爺爺是誰,很容易就找到了。

但你反過來看,預測要做的是什麼事?

是從A找到C50。

A下面有100個B,B下面有100個C。那麼A下面就有1萬個C。這個預測的成功率有多低,你懂得。

呵呵。

看來沒結婚前,想要提前知道自己兒子是誰,自己孫子是誰,還真不容易。

這就是預測未來這件事的不可行論證。

因為,參數太多,變數太大。

新的一年裡如何做一根不容易被割的韭菜

我講這個小故事,不是想給你秀我的思維肌肉,讓你覺得我聽到每句話,都能夠在腦子裡嚴密的思考。

我是想告訴你,透過這個類比,你應該發現一個事實,預測未來,是幾乎不可能的,尤其時間久,參數多的事情。

這個結論很重要,因為在我們國家,投資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我們的A股大約有1.5億股民,如果把買房投資也算上,那起碼有3億,如果把銀行或者其它機構的理財也算上,那起碼有6億。

我們國家一共才14億人,扣除老的,扣除小的,那幾乎所有成年人裡的一多半,都是投資人。

這麼多的投資人裡面,絕大部分,都是迷信未來可以預測的。

你要知道預測未來已經是一個行業了,無論我怎麼說,就算我們的五萬讀者都信了我的結論,那仍然有4億減去5萬人,堅持這個信念。

所以各路大師,大仙層出不絕,他們紛紛給你預測未來的經濟,預測未來的股市,預測未來的樓市,預測未來的就業,.......

但你迴歸一個邏輯本質,他們乾的事兒,就是從A,企圖推測出萬分之一的那個C50。

好了,咱不去企圖改變所有人的認知,這顯然做不到。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可以做的。

當A發生的時候,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B一定會發生。這就是當我們如果穿越回到2013年,當4G興起這件事已知的時候,有一個事情是確定性的,那就是一定會發生變化。

一定會發生變化,就是說B一定會出現,只是我們不知道是B幾,僅此而已。

但這就夠了。

為啥?

因為有時間差!

當A出現的時候,到A消失,B1到B100中間冒出B50的這個過程裡,一定是有時間差的。你千萬不要認為全世界是瞬間響應的,哪能啊。

這個世上的傳播速度是很慢的,就算一個事件已經明確了。也是極少數人,也許是萬分之一先反應,等他們反應完了,千分之一跟上,其實已經一天過去了。等千分之一反應完了,百分之一跟上,其實已經一週過去了,等百分之一反應完了,十分之一跟上,其實已經一個月過去了,等全民都明白了,一年都過去了。

新的一年裡如何做一根不容易被割的韭菜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快魚吃慢魚,所謂割韭菜,除了信息不對稱,就是響應時間差。

你不需要有能力從A去推測出C50,這事沒人能做到,宣稱能做到的,都是神棍。

你只需要比別人反應快,理解力強,執行力強,就足夠了。

能聽懂這意思麼?

當一隻熊跑過來的時候,誰說必須比熊跑的快?你只要比旁邊的人跑的快,吃的永遠不會是你。

我們曾經聊過一個故事多次,可能歷史文章已經被刪了。

我舉過一個很具體的例子。而且我歷史文章裡每次舉那個例子的時候,都是對應著市場,正好是當天,我都是提前通知到的。

比如,當離岸匯率RMB對美元大跌,或者大漲的時候,你會發現,在岸匯率它不是立即響應的。

比如經過雙休日休盤,等週一早上,你會發現6點,7點,8點,9點的時候,離岸匯率已經漲了很多或者跌了很多了。

但是在岸匯率呢?是紋絲不動的,跟週五休盤時的價格是一樣的。

可是呢,這會兒國內的商品已經開市了,它以什麼計價?以那個沒有變化的,上週末的在岸匯率去計價。你可以以那個價格買進或者賣出哦。

等到了9:30分,一秒之間,在岸匯率就會調整到跟離岸匯率一個價格。也就是說,它會秒漲或者秒跌。

你注意哦,你在9:29分以未調整前的在岸價格買或者賣過商品了,而你很清楚9:30分它會迅速變成和離岸價格差不多。那你有風險麼?

什麼風險都沒有。你白撿錢。只要這個漲跌的幅度大於交易的手續費,你就啥風險都沒有,白撿。

因為你在9:29可以買入或者賣出,在9:31可以平倉賣掉或者買回。但你在9:29分的時候,其實你已經知道了9:31分的價格,就是隔壁的那個參考系,離岸的匯率。

當然,看完這種案例的人別成天想著去賺錢,你賺不到的。

新的一年裡如何做一根不容易被割的韭菜

我舉的整個例子始終在圍繞羅胖的那個小故事,我是在演示給讀者看,思維的肌肉怎麼去鍛鍊。

我為什麼說,別老想著賺錢呢。

舉一個我讀書時候的例子,我念書的時候,成天玩遊戲,因為學校很牛逼,總有些大神來校園裡演講,有時候寢室裡玩遊戲玩膩了,偶爾也會去聽聽演講。

當然,我什麼都聽不懂。

因為人家要麼是專家,要麼是企業家,要麼是政治家,才會去我們學校演講。

那時候我一個學生,基礎都不紮實,怎麼可能繞過所有的過程,直接聽的懂人家在說啥呢。

但你說這樣的演講聽聽真的沒有好處麼?當然有。

我產生了嚮往,對某種生活的嚮往。這種嚮往也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收穫。

正因為有這種嚮往,我漸漸的覺得在寢室裡玩遊戲怪沒意思的,我漸漸的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當年不會因為聯合國秘書長來我們學校做次演講就去提問如何改變世界,雖然有很多大學生很喜歡問這種無厘頭的問題。

我當時需要把C語言學紮實了,需要把專業課學紮實了。然後去找份實習生的工作,學會在別人寫好的程序里加一些打印,去調試,調試的多了,就會熟悉流程。流程熟悉了,就可以多參與一些項目,參與的項目多了,就有可能變成一個熟練的工程師。

當我變成熟練的工程師之後,才有後面的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產品策劃,標準規劃,行業溝通乃至創業,融投資......

等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如果我再去聽當年的演講,聽的懂的部分肯定比當年多。

所以很多人有時候聽完故事喜歡問去哪兒開戶,然後摩拳擦掌的決定熬兩個通宵,奮鬥一下,然後分分鐘走向人生巔峰。

我通常都不作答,眼睜睜看著他們失落,然後三分鐘熱度過去。

因為我很清楚,大部分人都有天大的野心,但只有一天的耐心。

別人聊的那件事,和你問的那件事,這之間其實有著鴻溝,就像有人跟你說創業的故事,你問C語言學習哪家強,這兩件事之間隔著很多很多年。

我們的投資人太多了,正如我說的,有數億。很少有人把做一個程序員看得很簡單,人人可做,但是很多人把投資看得很簡單,似乎人人可做。

但我個人覺得,程序員真的很簡單,雖不能說人人可做,但門檻極低,但投資人還真的是門檻很高。

新的一年裡如何做一根不容易被割的韭菜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因為程序員是創造財富的,它可以大規模培訓複製。

你培訓越多程序員,他們集體工作,就會產生越大的財富,從而使得培訓程序員形成產業鏈,因為有利可圖。

但是投資人是劫取財富的,並不創造財富。大部分投資行為,都是零和遊戲。有人賺,就得有人賠。一個零和遊戲,你怎麼大規模複製成功者?

如果我們把程序員比作種地,是很形象的。碼農,碼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投資更像競技,無論多少人去參與奧運會,金牌都只有一枚。

你有辦法大規模培育農民,你有辦法大規模培育金牌獲得者麼?

所以,在金融這個領域裡。提高自己的辨識認知,防止被割韭菜,鍛鍊思維的肌肉,防止被人割,其實要比你企圖去割人,重要的多的多。

新的一年裡,希望每個人都能保護好自己的財富,而不是企圖一夜暴富。

因為,對於99%的人來說,要做的,本就不是企圖拿金牌,而是怎麼樣提高自己的認知,保護自己通過勞動獲取的財富,抬高被割的門檻,讓別人不容易拿金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