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二戰,最後卻被民眾趕下臺,真是“忘恩負義”

丘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了二戰,最後卻被民眾趕下了臺。首先不是丘吉爾一個人輸了, 而是丘吉爾所屬的保守黨輸了。英國是內閣制,這一點跟日本有點像,就是議會多數席位黨派擁有組閣權,那多數席位黨派的大佬就是首相。

所以,英國沒有像美國一樣,主要推出一個人去競選,然後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魄力去決定最終的結果,英國是選一堆人。

丘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二戰,最後卻被民眾趕下臺,真是“忘恩負義”

可好歹丘吉爾帶領他們打贏了戰爭,為何還是被“開除了”?咱們來捋一捋:英國二戰是打得很辛苦的,要不是有英吉利海峽這個天險,結果還真不好說。當時希特勒的空軍把倫敦炸的千瘡百孔,士兵犧牲很大,老百姓也過得苦。戰爭結束後 ,自然就需要重建。而保守黨的思維還停在戰時,而工黨是在野黨,他們當然有時間考慮的更多更遠。

關鍵的一點,工黨是比較傾向於底層工人的,這些工人通過戰爭,他們的國家認同感增強了。但同時,他們對國家的要求就更多了。他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自然希望在後面得到更大的照顧。

丘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二戰,最後卻被民眾趕下臺,真是“忘恩負義”

可保守黨對工人訴求這一塊的考慮是不太足的,也沒有意識到英國百姓的思想轉變,還在搞競選口號是“選擇國民領袖,幫他完成歷史使命”,這當然有主提丘吉爾的意思,但歷史使命是什麼?還是戰爭嗎?這個顯然不是英國百姓關心的了,他們關心的是自己被炸的房子能不能修好,以後有沒有工作,所以工黨提出的口號是:“讓我們面向未來”,提出了一系列重建的目標。這個正好切合了英國人的當下心理需求。這樣一來,丘吉爾自然就輸了。

丘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二戰,最後卻被民眾趕下臺,真是“忘恩負義”

失敗後,丘吉爾曾經說,我打贏戰爭,就是要保衛他們趕我下臺的權利,這是在國際社會上說的,私底下,他還是有怨言的,吐嘈英國人是最忘恩負義的民族。

其實,這正是英國人的精神,看來英國人不會盲目崇拜偉人!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不要搞偉人那一套,就算你打贏戰爭了,拯救了國家。但只要國民不需要你,你就要退下去。因為,這是偉人的全部意義,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只能說,屠龍的勇士總有一天會變成惡龍。

丘吉爾帶領英國打贏二戰,最後卻被民眾趕下臺,真是“忘恩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