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

曾經在和朋友討論讀書狀態的時候,得到了一個“能入不能出”的評價:讀書很容易沉浸在作者的世界中,卻分不清書與現實的界限。這樣,書本的內容對我影響極大,我卻不總能理解書中的精髓,亦或者在原本沒有多少深刻含義的書中,刻意尋找隱藏的內容。

讀書得來的煩惱,最後還是從書中找,目光落在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上。書中的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依次遞進,前者是後者得以順利實現的基礎。

基礎閱讀,說的是閱讀相關的一些基礎,是學習閱讀的階段。適齡的兒童,具備正常的心智就有了學習閱讀的條件,從閱讀一些簡單的東西開始,將某些字眼與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然後隨著年齡的長大與詞彙的擴大,具備了在一段文字中推斷陌生用語意思的能力,之後不斷精進前面的閱技巧。這個階段是人從幼兒到初中的階段,可能每個人掌握的熟練程度有差異,但大多數人都具備了進一步閱讀的基礎。

檢視閱讀,從這裡開始才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檢視閱讀分為兩種,是一體兩面的:

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歷史累積下來的書籍,每年新出版的書籍有千千萬萬,一個人肯定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通讀,所以我們只能有選擇地去閱讀才能避免浪費時間。略讀就像是在淘金,過濾掉無用的沙土,剩下的就是真金。

  1. 先看書名頁,有序先看序。大致瞭解書的主題,切入角度;
  2. 目錄頁,目錄的作用就像是一個指示地圖,通過它你可把握書本的基本架構;
  3. 書中的索引內容也值得留意,從索引的內容可以看出書本涉及的議題;
  4. 出版介紹,一般出版介紹似乎是在極力推崇作者,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的介紹裡會提及書本的主旨,可以此增進對書本的瞭解;
  5. 從目錄中挑幾個篇章看看
  6. 隨機閱讀,打開書隨便翻翻看看,不過多停留,“淺嘗輒止”。

這下走下來,對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應該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了。

二、 粗淺的閱讀

頭一次面對一本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閱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由於時間/記憶等的限制,讓我們不可能為每一個疑惑的點停留下來,弄懂之後再繼續閱讀。有時候,書中某處的疑問並不影響我們對書的理解,倘若在此處過多停留,一是浪費時間,二是我們很可能對某些疑難點印象深刻,卻忘了這本書整體是個什麼樣子。

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閱讀的前兩個基礎階段大概是這樣,後面兩個階段的內容需要更多的思考與實踐,以後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