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一種關於數字資產和數字身份的區塊鏈項目(白話版)

簡介:這篇文章的有關元界這個區塊鏈項目的徵文文章,小編因為水平有限,就從簡單的事實說起,向大家簡單介紹下作為一個投資者或者挖礦者應該瞭解的元界。內容絕無高深技術術語和難懂英文。

1、元界是什麼的?做什麼的?

元界是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名稱,主要關注個人的數字身份和數字資產上傳到區塊鏈。例如珍稀物品、知識產權化、票據收益等數字化,然後上鍊交易,提升效率。

2、元界的區塊鏈代幣,熵。

熵是元界的數字代幣,縮寫ETP,總量一億枚,用於在元界上交易和轉移。

發放機制有如下幾種:

(1)ICO發行了2500萬枚。ICO價格約0.77元人民幣。

(2)POW挖礦方式產生3000萬枚。24秒出一塊,包含3枚ETP。採用的算法ETHASH算法,即以太坊挖礦所使用的算法,使用顯卡的方式。

(3)POS挖礦利息2000萬枚。七天利息0.1%,一年利息20%。

(4)最後剩下的2500萬枚由基金會控制。

3、共識機制。

前期為了鼓勵更多的礦工加入,使用的挖礦算法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以太坊挖礦算法。隨著元界生態的豐富,後期就會拋棄極其耗費能源的以太坊挖礦方式,使用類似EOS那樣的投票機制,即有持幣者投票選出代表,行使各種權益。為了防止臨時購買大量的ETP干擾投票,又引入了幣天機制。

幣天就是指,一定數量的幣在足夠的時間內不再動用而形成的投票權重。時間計算依據區塊高度。

4、數字資產MST。

數字資產類似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用戶可以通過支付一定數量的熵ETP在元界網絡上發行數字資產MST。該數字資產可以定義各種屬性,也就類似在以太坊上發幣。

不同的地方在於,以太坊的ECR-20協議需要在指定的地址發送指定種類的數字貨幣,如果發送非指定種類的代幣,會發生丟失的情況。

元界的數字資產MST則不存在這種情況,可以在同一個地址發送各種類型(當然一定要是在元界上)的數字資產。區分的方式在於全局唯一的Token,也就是代幣符號。優質的元界網絡上的代幣符號需要搶先註冊。

5、元界項目風險。

(1)不斷增長的區塊體積。類似比特幣,因為挖礦產生的區塊會變得越來越大,對運行全節點的用戶電腦性能是個考驗。(比特幣全節點數量在不斷下降,就是因為區塊太大。)

(2)挖礦導致的算力集中問題。因為挖礦會產生一定的收益,可能會導致中心化挖礦的問題。

以上這些內容是小編根據元界項目的白皮書所縮寫的,略去了晦澀難懂的技術細節,將一些重要的、投資者所關注的部分展現給大家,但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