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與管理的建議

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與管理的建議

一、全面開展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由於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不同於西方國家,建立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既要借鑑國外經驗,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模式;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和企業實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自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來,“三會一層”(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公司治理結構在我國國有企業已普遍建立;但在已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部分國有企業中,仍存在有法人治理結構不規範、企業黨建工作與現代企業要求不相適應等問題。下一步的國有企業改革,應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要進一步規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必須嚴格納入到法律框架內,嚴格依照法律要求規範運作。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健全股東大會的運營規則,包括建立股東大會的股東出席法定人數制度、建立並規範通訊表決形式、建立表決權行使例外製度;二是要完善董事會的組成和董事的行為規則,包括健全董事會的組成規則、完善董事會的產生規則、強化董事會的監督職能、強化董事會決策支持系統等;三是加強監事會建設,積極探索監事會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包括加強監事會的組織、充實監事會的職權,切實發揮監事會的作用。國有企業治理改革的深化及其成效的實現歸根結底是一個關於國有企業治理模式的選擇與重構問題。國有企業必須徹底變革其傳統的單純由股東來進行治理的模式,新型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模式,應該是包括企業的投資者、勞動者、消費者、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國有企業所在地居民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企業。但在國有企業建立新型公民化治理模式的過程中,冀圖把所有的利益相關主體都納入到治理體系中的設想並不可行。一個可行的做法是,將股東和企業員工納入到治理權的分配範疇,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治理權則交給有關治理機構來代理;在具體運作上,可以由獨立董事、外部監事以及獨立審計機構來代理行使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治理權。董事會將由三方面的代表組成,包括股東董事、職工董事和獨立董事;這一組成方式使得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充分體現了股東、職工與外部相關利益者共同進行治理的原則。監事會的成員應該包含有企業職工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監事會負責監督董事會與國有企業管理層的工作,確保國有企業在正確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下實現預期的經濟目標與非經濟目標。

此外,要確立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構建確保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法人治理結構運行機制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鮮明特徵和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就是將黨組織納入現代企業制度,把現代企業制度先進的法人治理結構與國有企業黨組織的設置、職責、任務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相互豐富和完善,最終保證企業科學管理、健康運行、和諧發展的制度。要探索構建黨建工作融入公司治理結構的運行機制,提高黨建工作服務企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在強化國有企業法人治理中黨組織作用的同時,必須要妥善解決好黨企關係,不能以黨代政、以黨代企,黨組織應創造條件、做好服務,積極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與經理層依法行使職權。

二、引導國有企業優化企業內部管理

管理是適應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獲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的動態、創造性的活動。雖然通過多年來的學習與改進,國有企業管理水平有了整體的提升,但與國際先進企業、國內優秀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管理還存在有很大差距。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的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要在新形勢下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摒棄原來落後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大膽探索,持續開展管理創新,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首先,國有企業要強化內部基礎管理;國有企業作為引領企業管理進步的帶頭人和管理進步的直接受益人,應積極引入管理新理念、新技術與新方法,不斷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強化人財物管理,優化人財物、責權利配置;要建立科學決策體系,加強和完善監督機制建設,優化職工民主參與企業管理的方式和途徑。其次,國有企業要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化進行的支撐體系,國有企業運營中的組織結構選擇決定了各種資源能否得到優化配置,各項職能能否得到有效執行;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激烈競爭環境,承載國有企業戰略重點轉移,強化國有企業的集團管控,實行組織結構扁平化變革,構建靈敏性組織,應成為當前國有企業的必然選擇。再次,國有企業要加快完善考核評價與激勵約束機制;考核評價與激勵約束機制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有企業人員生產率的提升;建立全面考核和公正評價機制,有利於激發國有企業員工成就感、責任心和事業心,從而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國有企業應加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利用工資、獎金、股權、期權等手段加強對管理者的激勵,利用業績報酬和職務晉升機會強化對員工的激勵,以充分調動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應建立約束機制來抑制不良行為,包括組織機構約束、制度約束、業務處理程序約束、內部審核約束等,引導管理人員和員工的行為朝著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方向進行。最後,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培訓,持續提高管理者素質與能力,強化員工管理認知,為管理水平整體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