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人文之美——論科學“暴政”和《妖貓傳》

(一)

有時讀哲學、文學類書籍,就算不能全部讀完,只領略其一鱗半爪,也能被其中散發出來的絕妙想象和美感吸引。或者反過來說,

正是這種絕妙想象和美感,才驅使我去讀哲學、文學類書籍。雖然我承認,實用的目的,如賺錢,是驅使我學習的第一動力。但是如果沒有前面說的想象和美感,光被實用的目的驅使,學習會變得非常痛苦。

可是,我是現代科學之光照耀下的人類中的一員。現代的科學知識告訴我,所謂“靈魂”、“理性”、“天賦觀念”等看起來很神聖很崇高的概念所指,其實就是人類的大腦的某種功能,是某種形式的神經衝動。我們今天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會被他的絕妙想象傾倒。雖然《純粹理性批判》屬於思辨哲學,分析過程運用了人類的理性,但其中還是散發著一股“白也詩無敵”的美感。

體會人文之美——論科學“暴政”和《妖貓傳》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論述的人類認識能力非常具有想象力

但是,也許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人們越來越瞭解大腦的生理機能,《純粹理性批判》中的話語,都能被更精確的科學語言替換了。到那個時候,哲學的美感會被科學的機械性擊得粉碎,甚至哲學本身都將不復存在,人們再也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寫意之美的感受。甚至,因為人類的知識、大腦被科技過度統治,人類甚至不能在文學作品中獲得寫意之類的感受,因為在科技的“暴政”下,文學作品是顯得那麼幼稚、不理性、不聰明、甚至有些愚蠢可笑。人類唯一能獲得的美的感受,只能是鐘錶般精確的機械之美。可是這種機械之美,真的能獨自擔起“美”這個字的全部含義嗎?

體會人文之美——論科學“暴政”和《妖貓傳》

《腦中魅影》是一本關於人腦前沿科技的科普書籍,對文科生很有啟發,也隱隱透露了人文學科的危機

(二)

最近在看日本人寫的《妖貓傳》,覺得很好看。滲透進了深邃思想的文學作品,就像一杯綠茶或者紅茶,雖然暫時間不能給人帶來像蜜糖般的強烈的感官衝擊,卻能夠讓人心平氣和、久久回味。吃了蜜糖,一時間很爽快,待到感官得到了滿足後,理智上卻開始後悔有蛀牙的風險。喝下茶水,卻不會後悔什麼,只會幫助維持一種平和的心境。

體會人文之美——論科學“暴政”和《妖貓傳》

日本作家夢枕貘其貌不揚,卻寫出了美麗的文學作品。《妖貓傳》滲透了佛家思想,非常唯美

《妖貓傳》中的空海,是精神上最強韌的那一類人。這類人在平時不會惹起是非,遇上是非後卻一定能從容化解。而且,遇上再多的事,似乎也不會給他們的內心帶來傷痕。不過我想,這並不是因為空海一類的人是唾面自乾的人,而是他們有能力及時化解掉別人的攻擊吧。空海們遇上無法化解的羞辱會如何處理,我真的很好奇呢。

體會人文之美——論科學“暴政”和《妖貓傳》

和尚空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