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臨終最想除掉一人,此人若死,曹操或能一統三國!

三國時期的智囊其實真的很多了,蜀漢諸葛亮、龐統;東吳周瑜、魯肅;曹魏郭嘉、司馬懿人才輩出,謀士濟濟,三國軍師真的是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覺他們好像無所不懂,算無遺策,把每個人的人心思摸得透透的。但是在這其中也有不少有勇有謀的英雄豪傑都是英年早逝,如果他們壽命再長一點,相信能夠在三國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郭嘉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郭嘉臨終最想除掉一人,此人若死,曹操或能一統三國!

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當年征討烏桓,那麼多人反對,郭嘉卻力排眾議。奇襲烏桓,最後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自己卻因為水土不服死在了徵遼東的路上。然郭嘉一直到最後都放心不下一件事,就是曹操的統一大業。

在曹操大勝而歸之後,手下人傳達郭嘉在營區病危,命不久矣。曹操回來後郭嘉只剩下一口氣了,而郭嘉在臨終之際對曹操說:主公,臣一直在等你來,方能嚥下這口氣,司馬懿這個人用計之深臣遠不能及,臣死後能用即用之,不能用便殺之。而郭嘉的這句話可以說是郭嘉對曹操的遺言,也算是忠告。

郭嘉臨終最想除掉一人,此人若死,曹操或能一統三國!

郭嘉的這句話曹操其實一直記在心中,但是曹操是個惜才之人,他想如果司馬懿用的好了無疑是一把利劍。所以一直並沒有殺掉司馬懿,但是在用司馬懿的時候也是處處提防,對於司馬懿一直不敢放權,曹操死前,告訴他的兒子曹丕,斷斷不可讓司馬懿掌兵。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曾多次派人以各種名義打探司馬懿情況。

司馬懿在魏國曹丕時期迎來了第一次發揮才華的機遇,他提出的五路討伐西蜀的戰略構想得到實施,雖然沒有動搖西蜀的實力,可是,由於川南的孟獲反叛,牽制了西蜀的力量,延緩了諸葛亮北伐的時間,到了魏明帝曹睿時期,司馬懿的機遇期結束,再次被邊緣化,回家養病,期待一個再次出山的機遇。

郭嘉臨終最想除掉一人,此人若死,曹操或能一統三國!

而諸葛亮的再次北伐給司馬懿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削弱了曹氏家族門閥的軍事實力,在這種威脅日益加強的情況下,司馬懿真正展示才華的機遇姍姍來到。司馬懿的軍事能力表現最為搶眼的有兩個戰役,上庸戰役和街亭戰役,但是對於諸葛亮的進攻,司馬懿一直採取守而不是攻,正是因為諸葛亮的不斷北伐,而且多次打敗曹真和司馬懿,使得魏明帝曹睿不得不依賴司馬氏門閥的軍事力量來阻擋西蜀的進攻。

而在後來司馬懿面前的對手也就成了魏國國內的政治勢力,而這些勢力已經不是具有實力的軍事門閥,即使是遼東的公孫淵也僅僅靠發動叛亂對他進行了一點騷擾,很快被平定,等待司馬懿回到國都許昌,魏明帝曹睿已經奄奄一息了,為了繼續籠絡他為魏國效力,也採用託孤的方法讓他輔佐新皇帝曹芳。

郭嘉臨終最想除掉一人,此人若死,曹操或能一統三國!

這時的司馬懿已經無人能夠牽制,司馬懿行使韜晦之計最為成功的就是高平陵政變,通過這場政變,曹魏政權逐漸被司馬氏所掌控。從高平陵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玩弄權術的政治手腕比之於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司馬懿政治、軍事措施雙管齊下,兩手都很硬。

由三國鼎立到三分歸一的過程中,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作用可非同一般,司馬懿無疑是一個應該肯定的人物。但是由於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故有晉以降的大部分帝王與史家都認為司馬氏弒主篡逆,得天下不正。郭嘉臨終最想除掉司馬懿,司馬懿若死,曹操或能一統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