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說“應該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咋有打臉的感覺

華為老總任正非最近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談了許多問題,其中,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對國家的基礎教育憂心忡忡。

任正非說“應該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咋有打臉的感覺

任總的原話是: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工業生產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大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大家參觀了我們的生產線,那還不能叫人工智能,只是一部分人工智能,但是生產線上已經看不到太多的人。五年以後,這條生產線上可能只需要五、六人,甚至兩、三人,主要是做維修。當然,我們的生產線上很多人都是博士,不是普通操作工人,特別是光芯片生產中,會動手的博士還特別少。

任正非說“應該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咋有打臉的感覺

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就難有有作為的基礎研究。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讓優秀人才願意去當教師,優秀的孩子願意進入師範學校,就如我們老一代革命家毛澤東、粟裕、黃克誠、許光達、惲代英…都出身於師範學校一樣,我們就可以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但現在不是這樣,教師待遇低,孩子們看見知識多也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也不怎麼想讀書。這樣就適應不了未來二、三十年以後的社會,社會就可能分化。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生產的可能就會重回西方,因為沒有了工會問題、社會福利問題、罷工問題……;完全不能人工智能的生產可能會搬到東南亞、拉丁美洲、南歐等人力成本低的國家去了。我們國家面臨著這種分化,就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這應是黨和國家的主要責任,每個公民的義務。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後這些窮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任總的這種見識,真是了不得,振聾發聵,意義重大。

問題是,我們的基礎教育太糟糕了。要多糟就有多糟!最典型的是,到農村看看,看看農村學校的孩子們都在幹什麼,讀書無用論在他們身上有多麼嚴重。農村學校留不住老師。有人說月工資在四五千元還有點吸引力。可是,實際上的兩三千元,非常打臉,這讓那些辛苦從教的老師,怎麼直起腰有尊嚴地生活?

正常的教育分級模式,幼兒園教會孩子養成做人的良好習慣;中小學教育教會孩子可以謀生;大學教育才有培養才俊;碩士博士教育才是會引領社會發展。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在高考的獨木橋上,許許多多的孩子成了陪葬。意義何在?批量生產的那些大學生,中看不中用,可不在少數;他們的身後,就是黑壓壓的厭學者,其中留守兒童的身影,密密麻麻。

任正非說“應該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咋有打臉的感覺

任總心裡跟明鏡似的,他知道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華為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從他們身上,任總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國家要和西方競技,唯有踏踏實實用五、六十年或者百年時間振興教育。

這可絕非危言聳聽。任總給出的具體路徑是:振興教育不在房子,在於老師。黃埔軍校就是兩條綁腿,抗大就是一條小板凳。你們看關於抗大的電影,搬個小板凳,坐在黃土飛揚的土地上,聽到毛澤東沒有麥克風的講話,就建設了新中國。黃埔和抗大怎麼不是世界上兩所偉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哎哎哎,你看看我們的老師隊伍,多麼令人堪憂。每年的高考志願,那些師範院校多年都是兜底志願,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你說這樣的後備教師隊伍,會辦出怎樣的教育,讓人民滿意?

任正非說“應該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咋有打臉的感覺

打臉,太打臉了!任總把事業做大了,許多見解其實就是這個社會的財富,也是國家的希望。我們洗耳恭聽,沒啥不妥。光這樣肯定不行,如何把他提出的問題,認認真真解決了,那才是共識。當務之急,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這是多麼好的建議!切讓我們奮力呼籲,看看這個事情會不會夢想成真?

話題互動

關於基礎教育發展,

你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