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長安和洛陽,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是神一樣存在的兩個城市,在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兩個城市就像現在的北京與上海一樣,組成雙子星,閃耀在世界歷史的舞臺。這是兩個由偉大時代所造就出來的偉大城市,大量偉大的文學家為這兩座城市留下了燦若星河的偉大作品,至今依然在世界文化中熠熠生輝。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盛唐文化恢弘大氣,包羅萬象。作為唐帝國首都的長安,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長安的街市上,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遊客絡繹不絕,朝堂上,各個國家的使節接踵而至。人們在這裡笑談古今,指點江山。用對長安的讚美來歌頌國家,歌頌時代,因此便有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等著名詩句。

而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註定了他就是這個國家的象徵,也是無上皇權的象徵,他所有的一切都與這個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在那個時代他是全天下人最嚮往的城市,這裡商業發達,歌舞昇平。是心懷天下的人一展抱負的宮闈廟堂,也是升斗小民生活安居樂業的生活所在。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有的詩人通過描寫長安來寄託自己對於朝堂的嚮往,留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中榜喜悅,也有“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落榜無奈。更用“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來形容被貶離京後對於重回權力中心的渴望。而更多的人則是用“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嫋風”“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等詩句向世人傳遞著長安城的美好。

這樣的一個海納百川的繁華都市,讓離開的人依依不捨,讓在這裡的人流連忘返,讓沒有到來的人無比嚮往。這些文人們絲毫不吝惜自己的才華和筆墨,給長安城留下了無以計數的動人詩篇。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出長安向東,約400公里。是盛唐時期的另一座國際大都市洛陽。這座城市跟長安一樣,歷史悠久。其依靠他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物資進出長安的重要中轉站。也是各類文化進入長安的重要中轉站。也因此成為盛唐時期長安之後的第二大城市,繁華程度直逼長安。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與長安不同的是,洛陽沒有全國政治中心的光環,但是這也使得洛陽的文化更加的清新和純粹。撤掉政治束縛的洛陽商業更加發達,酒館可以通宵營業,城市不需要宵禁。這給文人帶來了無拘無束的創作環境,使文化發展的空間更為廣闊。因此,描寫洛陽的唐詩雖然沒有指點江山、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但是卻更多了激揚文字、豪情盡書的快意瀟灑。

“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香車傾一顧,驚動洛陽城”“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這些唐詩名句沒有長安城的氣勢磅礴,但是卻有著洛陽城雍容華貴。從另外一角度詮釋盛唐時期的強大富庶,國泰民安。

當時的文人們熱愛洛陽,在他們心中,長安是他們施展才華,指點江山的地方,而洛陽則是他們青春縱酒,白日放歌的所在。“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何似東都正二月,黃金枝映洛陽橋”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為洛陽寫下了“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的著名詩句。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這樣的洛陽,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於是便有了“令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柳絮飛時在洛陽,梅花發後在三湘”的著名詩句。

文人們讚美洛陽,牡丹花是重要因素,它的國色天香、富麗堂皇讓人們流連忘返,因此誕生了大量歌頌牡丹的詩句,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這樣的洛陽,是一片文化的沃土,他的文化充滿了交融的魅力,展示了博大的胸襟,文人名士們在這裡可以直抒胸臆,談笑人生。他們揮毫潑墨,用自己的才華,為這座城市銘刻上了流光溢彩的文化符號,讓千秋萬代無限嚮往。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長安和洛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盛唐時代的他們,更是用包容四海的宏大氣概接納著八方來客,為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走向巔峰奠定了基礎。雖然唐代以後,隨著政治中心的逐漸東移,長安和洛陽逐漸退出了中心舞臺,但是,在後世的文化作品中,他們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人們用他們來寄託對於大唐盛世的懷念,也用他們來表達對於國家繁榮強大的渴望。他們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的重要符號,也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篇章。

透過唐詩看懂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太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