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我们骑着小黄车,一排排的车子好拉风的,在城市中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嫌弃它,嫌弃它投放得太少,老远才能看见一辆;我们喜欢它,喜欢它的方便,5毛钱可以骑半小时。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当然,最开始喜欢"小黄车",不仅是因为颜色的靓丽,还有明星代言,那时候还是比较喜欢鹿晗的。但是,人都是善变的嘛!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不怕你们笑话,小编就是"小黄车"出来之后,在大学室友的帮助下,人生中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可以说是对"小黄车"有着特殊的情结了。

其实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很多时候要去短距离地方办一些事情。想想要不打个车吧!但是有起步价,感觉不太值;走路吧!又觉得太远。共享单车确实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但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弊端就是存在的。

比如有人说ofo车的质量不是很好,很容易就摔坏;最开始每辆车的密码不是随机的,而是固定的,只要你记住了这车的密码你就不用再扫了;还有的人把车据为己有,骑回自家小区,更过分的是,上锁了!这上锁了,还是共享单车吗?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再比如说二维码没有保护,扫出来的不知道是哪个"秘密组织";也没有限制小学生骑行,,万一出了事故该如何解决?反正就是一系列的问题都显露出来了,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除了使劲地投放,各个商圈、学校、繁华地段,都能看到"小黄车"的身影。连海外也"不放过"。

曾经红极一时的ofo,进入2018年之后,我们关注它的不再是融资,也不再是投放。

而是收购!缺钱!

9月份快结束了,ofo还活着,但是我们对它并不抱有乐观情绪。

海外业务回撤、诉讼、押金难退等负面消息一直影响着ofo,它的业绩也一天不如一天。我们随处可见的周围被乱停乱放的ofo,确实,嫌它太多,嫌它难骑,嫌它质量不好。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当初摩拜以27亿美元卖身美团后,其实戴威的报价已经从40亿美元降到了25亿美元。但是,好似滴滴想抄底,一直在压低价格。如今,资本市场对ofo的估值已经降到了10亿美元,或许还会更低。

目前,戴威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等待,但是投资方滴滴却是格外地"有耐心",应该是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吧!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最近,ofo北京总部"人去楼空"的消息传的是沸沸扬扬。原先有四层办公楼,如今只剩下两层,大楼保安也说频频看见有人来催账,还闹到报警的地步。

尽管公司说是因为租期到了,所以搬家了,但我们还是认为是裁员了,毕竟每天戴工牌喝咖啡的员工少了三分之一。

创业很难,一举成功的没几个,过程总是艰辛的,但如果过了这个"坎儿",前方就会一片光明。或许ofo也在等待这样的机会。但滴滴的高姿态,更多的像是在乘人之危。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我们可以看到,摩拜有美团撑腰,哈罗背后有阿里护着,那ofo呢?它什么也没有。有的人说,市场上有这两种共享单车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太多,毕竟,即便是自行车,停车点也很碍事。

名震一时的ofo,现今该何去何从?

最开始就有谣言说是ofo归于滴滴,那时候的ofo还很"心高气傲",说:"终局?还早。"现在可能真的是焦头烂额了吧!毕竟业绩一天天下滑,滴滴真的"不人道",它似乎真的在伺机抄底。

所以,对于ofo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有"大佬"愿意收购,共同发展,毕竟"孤掌难鸣",现在这个时代,合作才会共赢。年轻的共享单车看来真的只是巨头们的游戏吗?

想知道ofo的后续发展如何吗?关注公众号 股海量化投资(guhailianghuatouzi),我们会继续为您跟踪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