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近兩年,做手工牛軋糖很時髦,有各種口味,有各種配方,還有很多便宜實用的配套工具,巧手們能夠在家做出相當專業的糖果。

娃提出讓我做點牛軋糖已經很久了,一方面是懶,另一方面總覺得很複雜。上週,朋友發來一個用棉花糖製作牛軋糖的方子,發現製作流程挺簡單,才狂搜惡補了花生牛軋糖的諸多製作方法。

今天娃兒學校秋遊,剛好提前做幾塊兒,帶在路上當個小零食。

記得我小時候,學校每年會組織一次春遊,那時沒有校服,所有人必須穿少先隊員的制式服裝——白襯衫、藍褲子、白球鞋,當時算是那一代人能拿得出手的衣服,穿上它特有儀式感。人生中第一次春遊,去的是昭君墓(呼市人稱昭君墳),當時覺著景點很遠很遠,那個大土包好高好高,印象中來回爬了一圈就是春遊的全部行程。改革開年40年,呼和浩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年前我帶娃專程去昭君墓,地理位置已經是城市邊緣,感覺距離近了,景點擴大了數倍,增加了很多項目,但曾經的高土包感覺變小了,上下來回也就用了20分鐘。

春遊去的次數最多的地方是大青山裡的小井溝,甚至有一個階段,感覺春遊就等於小井溝。大概是小學四年級的一次,我們坐著紅黃顏色相間的圓頂公共汽車,是那時公共汽車的標準模樣,現在生活中已經見不到了,在五、六十年代的紀錄片裡,天安門的鏡頭中,長安街上總會駛過一輛這樣的公交車。還沒進溝呢,車就壞了,大家一起把車推進了小井溝,進山都是爬坡,所以推的非常費力,大概時間都耽誤在了路上,到地方已是很晚,後來是怎麼回去的,記不清了,但大家圍坐在樹林中野餐的場景,還記憶猶新。上了中學後,很多次春遊都是集體騎自行車去的,一人一輛車,四五十人的車龍,那景兒也很是壯觀。去的次數太多,不同時期的熟悉的笑臉混在一起,有初中的同學,有高中的同學,記憶中的片段向電影膠片一樣反覆,但情節已經無法連貫。

總之,春遊也好秋遊也罷,真不在於去哪兒遊,吃啥、跟誰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花生牛軋糖製作步驟:

1、麥芽糖210克(勺子、筷子都粘在一起,圖示重量不準確),花生250克,細砂糖100克,水30克,奶粉60克,細砂糖10克(打發蛋白用),黃油30克,鹽1克,水30克,蛋清1個;(下圖示從左至右,從上到下的順序)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2、花生米放烤箱中層,雙面160度烤20分鐘,取出晾涼後,剝去外皮,再放入烤箱中50度保溫;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3、蛋清中加入白砂糖10克,用打蛋器打發,至提起打蛋器出現直立尖角為宜,將打發好的蛋白放邊上備用;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4、將白砂糖、鹽和水放入鍋中,攪拌均勻,再加入麥芽糖,小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開鍋後繼續熬煮,至測試溫度達138-140度;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5、用打蛋器打發蛋白,邊打發邊倒入熬好的糖漿,倒完後繼續打發至粘稠狀,加入黃油,糖漿的溫度會讓黃油很快融化,接著攪打使黃油完全融合;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6、加入奶粉,用刮刀攪拌均勻;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7、取出後放到鋪油紙的案板上,用手逐步揉入花生,至均勻融合;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8、鋪油紙擀成1-1.5釐米厚度的餅狀;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9、自然冷卻硬化;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10、糖變硬後,用刀子切成小長方塊;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11、準備糯米紙和糖紙;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12、先包一層糯米紙,再包一層糖紙。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春遊,那個年代的記憶


經驗教訓:

1、麥芽糖非常粘,很難從瓶中取出,工具馬上會被粘到一起,看看第一張圖,就能想像出我當時的狼狽樣兒,所以可考慮使用前用開水加熱,勺子蘸水;

2、製作時間、流程要統籌好,我烤好了花生忘了剝皮,中途停下來剝皮,導致糖漿涼了變硬,又放入烤箱加熱,錯過了最佳製作時機;

3、圓形糖餅周邊的小塊兒形狀不規則,影響部分糖塊的美觀,有條件可置辦一套做牛軋糖的工具,可做出大小均勻的糖塊兒;

4、熬糖的溫度不好控制,溫度高成糖硬,溫度低成糖就軟,個人感覺寧高勿低,沒有溫度汁的,可備一碗涼水,滴入一滴糖漿,迅速凝結成糖球,即基本達到合適溫度;

5、大部分奶粉是甜的,而且我用的奶粉很甜,導致做出的牛軋糖很甜,製作時可考慮選用無糖的奶粉,或是適當減少白砂糖和麥芽糖的用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