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臨終關懷也稱“安寧和緩醫療”、“善終服務”、“安寧療護”、“姑息療法”,通常是針對癌症末期患者使用的治療方法,由於物理治療對末期患者逐漸失去效果,反而只會令患者的性命延長,從而使他們飽受更多的痛苦,因此便提倡以臨終關懷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令患者能夠以更安詳和有尊嚴的姿態離開人世。

臨終關懷於1967年由英國醫師西西里·桑德斯開始推廣,旨在為臨終者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照護,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關懷與照顧。這項事業涉及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臨終關懷的目的是為了尊重臨終者的生命,減輕其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從而提升其生命質量。同時臨終關懷還重視減輕親屬的痛苦,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這種治療方法理論上不會延長病患的瀕死期,而其目的是為提升患者在臨終前的生活品質。通常由心理輔導師、社工和志願者提供所需要的護理,除了減輕患者的痛苦外,同時亦能減緩家屬的心理創傷及負擔。

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臨終關懷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身關懷: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進行照顧,通過醫學治療減輕患者的病痛,並利用合理的飲食搭配為患者的身體提供能量。

(2)心關懷: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溝通和指導降低患者對病痛和死亡的恐懼感,消解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使其對未來(死後)充滿希望與信心。

(3)靈性關懷:引導患者回顧人生,探索人生意義,或利用宗教使患者得到更加圓滿的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臨終關懷的第一個特點是幫助個體緩解身心上的痛苦,使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儘可能過得舒適而有意義。它與普通的醫院治療不同,獨立於醫院體系之外。傳統的觀念認為醫院的治療能夠滿足病患的所有需求,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緊急的致命性疾病面前,健全的醫療設備和發達的醫術能夠給個體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療,挽救個體的生命,但是除此之外,個體同樣也需要一個充滿人性關懷和溫暖的療養環境。

臨終關懷的第二個特點是對垂死病患的家屬給予適當關懷。當個體處於臨終彌留狀態時,其家屬也同樣需要精神以及物質上的幫助與關懷,然而他們在多數情況下都被忽略。臨終關懷教育提出一套運作框架,將病患家屬納入整個工作脈絡之中。生死別離的創痛比任何一種身體疾病都難治癒,所以如何給予生存者適當的安慰與照顧,乃是臨終關懷教育的專業人員事先應有的準備。這項工作在病人未死亡之前就應開始,直到其家屬能獨立面對一切,或是有其他資源協助,如社區中心、家庭醫師等適時銜接給予幫助時,才算暫時告一段落。

臨終關懷第三個特點是具有公益性。臨終關懷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參與,無論是政府部門的鼓勵、慈善組織的具體行動,還是醫學界、教育界工作者的研究與實踐,都將有利於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因此,臨終關懷教育是一項造福於人類的崇高事業。

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在我國臺灣地區,原先醫療法規定救治危急病人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因此無論如何醫院、診所的人員都必須對病人施行心肺復甦等程序。此時最大問題是病人、病人家屬與醫師三者,其選擇醫療方式的權利或責任都不清楚。根據調查,臺大醫院之中有50%左右醫療人員曾進行過“未予以急救”,但是30%左右認為這是非法或不清楚合法性。1990年開始有呼聲修法。2000年,安寧和緩醫療條例通過,臨終關懷取得法源。條例規定:對於末期病人可以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而一般人可在平時立下“生預囑”,表明本人的醫療選擇意願以及指定執行意願的代理人。

在香港,臨終關懷稱之為紓緩治療,是為了與病魔搏鬥的慢性或末期重病者,以及其家屬而設計的體恤患者的治療方式。目的是根據患者和家人的意願及需要,防止和減緩因疾病而引致的肉體、情緒,和精神上的不適和傷痛,從而令病人和家屬儘量在此特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生活質素。當患者病重時,紓緩療護注重顧及全家上下的需要。

無論患者的個人年齡,病期或仍需要其他治療,紓緩療護的目的,是為患者防止和減輕痛苦,並確保患者得到最高的生活質量。當患者病重而無法表達意願時,預留囑託書能讓家屬和醫護人員瞭解患者事前對延長生命治療的相關意願,患者可以在明確自己的意願後,在醫生和家人的協助下擬訂預留囑託書。

紓緩治療的核心是減輕痛楚、紓緩不適,並以藥物及其他輔導方法儘可能地紓解身體各種疼痛和其他不適,維護病者的尊嚴,讓病人平靜、安祥地走向生命的最後階段。

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臨終關懷是人類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結構與疾病譜的變化,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生命需要尊嚴,當一個生命在走向結束的時候,尊嚴顯得尤為重要。”臨終關懷通過對臨終患者的疏導、支持與幫扶,更好地維護了臨終患者的尊嚴,是人道主義的體現,也為人生的旅途終結提供了一個更為理想的模式。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煩惱和疑惑,歡迎一起學習討論!

臨終關懷,不僅僅針對臨終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