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量印第安人移居北美大陸?

歡迎來到百家號芳草聊歷史。最近小編在看一些歐洲國家的電影,知道了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原來北美大陸上的居民是由別的地方遷移過來的,那麼那個時候的北美大陸究竟住著什麼樣的居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量印第安人移居北美大陸?

這是一個明媚的秋日,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緩坡上,陽光溫暖宜人。暖空氣形成上升氣流,讓鷂鷹得以在大地上空翱翔,搜尋地面的獵物。鷂鷹的視力極為敏銳,即使棲在60英尺高的樹頂,它也可以分辨出地面上一隻像字母i一樣大的小蟲。假如你是飛向南方的群鷹中的一員,你會看見些什麼呢?大多數人認為1492年的北美大陸是一片廣袤而未經開墾的荒野,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許你偶爾會看到幾個印第安人他們要麼正划著一條樺皮小舟穿越湖面,要麼正騎在馬背上追逐野牛,然而這樣的畫面與真實情況相去甚遠。我們隨手就可以指出其中一個細節錯誤:在1492年,北美洲的居民已經有13000年沒有見過馬了。事實上,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最早生活在北美洲的人類消滅了這片土地上的馬,也消滅了其他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其中包括披著長毛的猛獁象和乳齒象、比長頸鹿還高的大樹懶,還有8英尺高的獅子。即便如此,姍姍來遲的歐洲定居者們仍然記述了他們在美洲看到的大量野生動物。那時候弗吉尼亞河中游魚密佈,以至於當英國殖民者騎馬涉過河中的淺水時,許多魚喪生在馬蹄下。紐約的漁夫只願意捕撈1英尺長的龍蝦,因為它們比那些同時被捉到的五六英尺長的龍蝦更容易吃掉,因此更“適於擺上餐桌”。美洲野牛也不光在大平原上游蕩——東至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地區也能看到它們的蹤影。天空中的旅鴿遮天蔽日,數量多到當它們停下來休息時,樹枝會被鴿群的重量壓斷。因此,在1492年,我們確實能看到數不盡的野生動物。可即便如此,大量此類關於野生動物的故事仍然是有誤導性的,如我們將在第五章看到,北美野生動物繁盛的部分原因竟是歐洲人的到來,雖然這聽上去有點兒匪夷所思。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量印第安人移居北美大陸?

1492年,北美大陸上生活著大約800萬印第安人,這個數量不算多,尤其是就整個大洲而言,光是今天的紐約市,就聚集了超過800萬居民。然而我們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800萬這個數字也不算小。同一時期,不列顛群島上只有200萬到300萬人;法國有1500萬人,已經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亞洲,光是中國就有超過1億人。這時如果讓我們再次借用群鷹的眼睛來看的話,分佈著800萬印第安人的北美洲不會像我們先前認為的那樣荒無人煙,不論飛到哪裡,我們幾乎都可以看到炊煙從地面升起。如俗語所言:有炊煙的地方就有火。火對印第安人而言,作用遠不止於烹食和取暖。在密西西比河上游,煙柱升起可能是因為有人在製造獨木舟。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量印第安人移居北美大陸?

人們用火把樹幹內部燒掉,只剩外皮。陽光下的河面上,會有幾十只獨木舟閃閃發亮,每隻可以坐40到60人。這些可不是什麼小樺皮船!在戰爭中,或舉行重大儀祭的日子,船員的臉會被塗成紅黑色,許多人頭上戴起白色的羽毛。一些印第安人跪著划槳,另一些人站在他們身後,持盾準備防禦攻擊。船尾會有一個遮篷,為船上的指揮官擋住陽光。在大平原上,印第安人用火把野牛嚇跑。在大盆地,印第安人用火燒掉草地,以將蜥蜴從地面趕走。有人在曠野上生火,讓野藍莓或向日葵更好地生長,也有人用火驅趕可怕的蚊群。在落基山區,火焰是印第安人的慶祝方式。他們會點燃整棵的樅樹,樹枝綻出的火星會像煙花一樣升上夜空。從大陸的一頭到另一頭,人們都把火當成一種工具,用來改造這片土地,以使它適應需求。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量印第安人移居北美大陸?

在其他方面,各個印第安族群之間的差異大得驚人。事實上,如果也用一句箴言來描述1492年的北美洲,它會與 EPLURIBUS UNUM正好相反:不是“合眾為一”,而是“眾生於一”無數族群生活在同一片大陸上。跟隨不同的鳥群,你會發現各地的印第安人適應環境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印第安人聚集成小群,以狩獵和採集為生,有的印第安文明卻擁有農田、紀念碑、神廟、城市、天文學家、高等祭司和統治者。從北極圈西部出發的大雁會看到因紐特人(也被稱為愛斯基摩人)群落,他們乘坐“烏米亞克”捕鯨。“烏米亞克”是一種無篷小船,以拾來的漂木為骨架,再覆以海象皮。因紐特人的魚叉十分鋒利,可以刺穿鯨的厚皮。他們把鯨作為寶貴的食物來源,而鯨脂也是油燈的好燃料。因紐特婦女學會了用海豹腸衣和魚皮縫製衣物,這種衣料更貼身,對居住在如此寒冷地帶的人們來說更加暖和。往南2000英里,在現在我們稱為俄勒岡的地方,同一群大雁會飛過威拉米特河谷。在它們下方,印第安人正在修補魚欄——那是在激流的河床上並排插入的一排木棍。向上遊洄游的鮭魚只能從幾個窄縫穿過,然後就會落入編織的籃子裡。這裡的氣候溫和得多,生長著大量海豹、水獺、蛤蜊、貽貝,有巨大的海豚,也有數不清的蠟燭魚這種魚脂肪豐富,在曬千後可以點燃當作火炬。更往南一些,在飛越今天亞利桑那州的索諾蘭沙漠時,鳥兒會看到大地上被刻出一道道線條。那不是河流的分汊,因為太直了,這些線條是人力的產物。在公元300年之後的許多世紀裡,當地的霍霍坎人為灌溉他們種植的豆子、南瓜和玉米,挖掘了總計600英里長的運河,其中一些超過60英尺寬。1492年飛過這裡的鳥兒還能看到運河的遺蹟,但霍霍坎人已不知所蹤。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量印第安人移居北美大陸?

小編認為,十五世紀的時候北美大陸上就已經生活了這麼多印第安人了,如果後來北美大陸沒被入侵的話,現在已經成為印第安人的天堂了吧!大家怎麼看呢?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