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欢迎阅读

编者导读

历史总会在不久的将来再一次重演!许多历史爱好者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也有人把这个观点进行了深加工,以一种看似专业高深的语言重组了这个说法,他们称之为“历史周期律”。当然,历史爱好者们的的确确发现了许许多多有着高度相似性的历史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上演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以至于我们真的就以为,历史或许真的就是一个圈,它的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

当隋炀帝暴虐无道的形象深入进唐帝国自上而下每一个人的心中时,他们其中可能有一大批人将要挣扎在过去与今天的矛盾之中。因为在隋帝国那短短38年统治下仍然幸存下来的人,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唐帝国的子民,隋文帝开皇之治所带来的那些曾经的辉煌,他们应当记忆犹新。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大运河的贡献

隋唐印象

陈寅恪先生关于隋唐两代的研究成果丰硕,他认为,对比隋与唐两朝在整个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上的特征,几乎没有找到很大的差异,唐朝的皇帝与隋朝的皇帝除了在人格智慧上存在个体差异外,他们的基本职责范围和行事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我们排除一些偶然因素以后,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隋帝国如果运气够好,那么中国的历史上将不会出现大唐盛世,取而代之的将是大隋盛世。

如果不厚道的挖一挖隋唐两代皇帝的私人血亲关系,那么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还是一对好老表。逢年过节这两个好兄弟很有可能会坐在一起喝喝老酒,吹吹牛皮打打牌,李世民这个坚定的反隋份子,在和老杨家撕破脸前还是要礼节性地称呼隋炀帝一声表叔,自然红包也没少搂.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参考图1

无论是从老李家和老杨家的家族利益角度上去看,还是从隋唐两朝的政治利益角度上去分析,这两个不同的王朝和不同的统治者们几乎没有特别大的冲突,用一句现代流行语来说就是:“他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那唐为什么要反了隋呢?

唐与隋的家长里短

隋炀帝和李世民在面对高句丽崛起时,都采取了同样的态度,即以军事行动为主要的干预手段,来维持东北亚的各种局势。尽管在战略层上,他们的态度和策略都是一致的,但具体落实的战术细节却出现了极大的差异,我们或许可以抓住这个现象来分析一下隋唐两朝的差异性,也或许能为我们解开以下这些疑惑:

隋朝的外部困境

从汉代开始,长期处于分裂动荡的华夏社会,早已不具备了控制东亚大陆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也是高句丽崛起的主要外因。而高句丽的崛起也绝非是个别现象,隋唐两代,我们还见证了突厥人的兴起,吐蕃人的兴起,这都是华夏社会因自身力量萎缩而必然产生的现象。经隋朝的统一和重组,华夏社会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做强的机会,也萌发了华夏人的进取心和重新干预东亚局势的决心,这是隋炀帝主导三次东征高句丽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隋帝国的扩张

但我们依然要看到,李世民和隋炀帝在对高句丽采取军事手段时的战术细节存在极大的差异。李世民或者说唐朝的视野更加开阔,对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敏锐洞察力远超隋炀帝和他的帝国。李世民认为,联合新罗,打压高句丽的盟友百济,从半岛上彻底孤立高句丽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而隋炀帝则更加看重依靠自身实力,与高句丽硬碰硬的做法才能彰显自己的不世功勋和卓绝才干。

隋炀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唐太宗是一个务实的实干家,而这也是隋朝与唐朝这两个社会各自呈现的内在气质差异。这种认识观上所造成的差异,其实就是代表了不同利益阶层的态度,唐和隋的冲突在所难免。

隋朝的内部困境

自两汉时代就崛起的门阀政治势力,一直困扰着之后的历代王朝。皇权的威望与实力总是被地方力量掣肘,中央集权和地方豪强这对水火不容的冤家,不断撕扯着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们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中苟延残喘。造成汉末,魏晋南北朝大混乱的根本原因,与门阀政治有撇不开的内在联系。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大动荡时期

隋朝首次制度化了科举制度,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门阀政治对皇权的威胁。这也导致了世家大族与隋王朝出现了根本上的利益矛盾,在对高句丽发动的三次远征时,隋炀帝大量调动关陇世家的力量来当做炮灰,有人说这就是一个削弱世家力量的阳谋,以外部矛盾来化解内部矛盾的这一做法,隋炀帝玩得很溜,但运气不好的他输掉了这场战争,赔光了自家的本钱也赔光了世家大族的本钱。

在皇帝和门阀都精疲力竭的时候,谁来填补隋末的空白呢?我们可以看到,引起隋末唐初战乱的主力军大都来自于平民社会,老旧的传统贵族大都依靠这些人的力量来谋求他们的利益和地位。门阀贵族时代从这个时候起,最终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隋帝国为门阀政治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而从这个坑里成长起来的新兴平民政治所结出的胜利果实,却被唐帝国采摘而去了。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唐的捡漏

隋炀帝是个没有耐心的阳谋家,李渊和李世民则更像是一个善于钻空子的阴谋家,在权力斗争的角斗场上,敏捷比蛮力更有优势,但唐王朝所学的那一切手段,都来自于隋王朝摸石头过河时所遭受的磨难。

结语

隋唐不分家,但后世评判他们时,总或多或少的更加偏爱唐代,人们大都喜欢评讲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而忽视了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我以为,一方面是因为隋帝国的统治时期太为短暂,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人们的历史观依然执拗在成王败寇的逻辑体系下,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这样的一个事实,任何的成功都来自于先前的失败,历史上也是如此。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参考图2

如果我们把失败者的历史全部可以淡忘或丑化,那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功都是凭空掉下来的吗?喝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在敦促人类需要具备感恩之心,还在提醒着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正确不是由成功者垄断的,错误也不是失败者的专利。跳出周期律,首先就是要跳出这个历史逻辑。判断人类是否敬畏于真理的首要标准是:人类是否能抛开自己的利益与喜好来客观评判是非。

隋炀帝告诉我们:喝水人总会忘记挖井人!唐太宗表示同意

再次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谈艺中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