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

过去农民种庄稼讲究精耕细作,讲究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拒绝望天收,我想家长教育孩子也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的生活等方面大包大揽,只要求孩子把学习搞好即可,生活中的一切不让孩子操心。如孩子已渐渐长大,放学后慌着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而一些家长脱口而出的是:“看书去!”“写作业去!”“家里的事你什么也不要管,只要把学习弄好就可以了!”这些家长一心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当孩子某一次考试成绩没达到家长的预定目标时,满肚子的苦水就会随时而泄,“我整天忙里忙外,累死累活的伺候你,你就考这样的成绩,你气死我吧!”孩子能不想每次都考出好成绩吗?这是孩子能把握了的吗?家长甘愿为子女当牛当马,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光,这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说说三个我亲身经历的事:第一个是我任初一班主任时的一个早自习,自习铃已响过,一位男生慌慌张张来到教室门口,而其身后紧跟着年轻的妈妈,我走到教室门外忙问怎么回事,年轻的妈妈红着脸说,“今天怨我,我睡着了,没给他穿衣裳。”我很吃惊,十一二岁的人了,还不会自己穿衣裳,家长苦笑着说,“唉!没办法。”(家长之所以跟着来,是怕她的孩子罚站,班里规定早自习迟到要罚站十分钟)第二个我的一个亲戚,十五六岁的男孩,原来在外地上的什么贵族学校,上初三时转回当地就读准备考高中,其家离学校也就七八百米,走着上学最多十多分钟,骑车只用五六分钟。可是他不干,每天早晚必须有妈妈开车接送。第三个也是我的一个亲戚,三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了,连一个家常便饭也不会做,还要靠年迈的父母为其做吃做喝。这就是“保姆式教育”结出的不良之果,按其年龄本该生活能自理的的孩子,却成为一个“四体不勤”的寄生虫,这些家长误解了当初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句话的真正含义,这句话的上半句是说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到什么时候也不过时。而这句话的后半句“再苦不能苦孩子”是针对当时人们连基本的温饱也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提出的,就是说大人可以勒紧腰带忍受饥饿也要让孩子吃饱,因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而今人们的温饱早已解决,追求的是更高的精神生活。一些家长不知变通,不能与时俱进,把“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烙在了灵魂深处,抱定自己当初吃苦受累,不能再让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在毁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不仅让一些家长弄得身心疲惫,孩子的学习成也没能提高上去,孩子吃不了生活中的一点苦,又怎能吃得学习中的苦,而且有可能苦了孩子的未来。试想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又该怎样生存?人生的艰辛有多少?做父母的又能跟着孩子走多远?

家长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

那么家长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呢?我认为家长可在孩子小的时候从生活、学习、做人等方面着手:

一、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晚上洗脚洗袜子,不随手乱丢垃圾等。

二、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挑食,不暴食暴饮,爱惜粮食等。

三、注重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如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帮助家长打扫卫生等。

四、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与孩子一起去打球,去游泳,有条件的家庭可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去看看大海,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去爬爬山,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等。孩子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大的本钱。

五、注重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如家长饭后可少看一会儿电视或手机陪孩子看一会儿书,经常带领孩子到书店去购买孩子喜爱的看的书,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做家长的切记,不要总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一般或一般可下的孩子,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应多关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并以此让孩子找会发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六、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如可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的事或网上的一些事告诉孩子那些可做,那些不能做。为人做事要守好道德的底线,不碰法律的红线等。如果孩子因参与打架、逃学上网等惹了事,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想法去给孩子说情,更不应包庇袒护,而应鼓励孩子勇于担当,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为困难可以磨练人的毅力,挫折可以锻造人的意志,困难和挫折可以使人变得勇敢起来,坚强起来,乐观起来!有时困难和挫折甚至能成为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总之,孩子从小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美好的品格,孩子将终身受益。如果孩子已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不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有爱说谎话、吸烟等不好的言行,做家长的也不要急于责备,以免孩子对家长、对老师等产生敌对情绪,还要避免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使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做家长的要冷静的面对,要追根寻源,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循序渐进地给以纠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家长只要真诚地关爱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找准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最终会被感动的,并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